文章“尾巴”里有学问

在阅读一些论文或专著时,你会发现文章后头常常会拖有一条条“尾巴”,统称“参考文献”,“引文索引”,或“注”、“注释”。这些“尾巴”少则二三条,多则几十条。有些大部头的论著甚至有上百条的。在读书时,这些“尾巴”往往会被人忽视。其实,这些“尾巴”除了起到持之有据或佐证的作用外,还有许多学问值得研究。

首先,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尾巴”的提示去阅读被引用的文献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被引文献和引用文献的文章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属于溯源,有的是提供证据或证明,有的是批评否定过去的著作,无论出自哪种原因的引用,都可能使人更深刻地领会所读文章的精神实质,评论文章的价值。其次, 这些“尾巴”都是某一特定专题的文献信息再生源。在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时,可根据引文出处找到被引用文献,然后又从被引用文献的引文处再找它所引用的文献,采取这种“滚雪球”的办法,循迹追踪下去,便可检索到某一专题的丰富资料。第三,由于引文和被引文之间的联系,不同学科的文章有横的左右连接线,同一学科的文章有纵的前后连接线,使某些文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可对学科的相关性和科学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学术发展源流,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第四,图书资料部门对这些“尾巴”进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可在大量的、杂乱无序的动态发展的文献当中发现出某些规律来,如那些书刊常被引用,应为馆藏重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图书的供求关系。第五,利用文章被引用情况了解作者的学术水平, 帮助发现人才,开发人才资源。国外有人对某些诺贝尔奖金得者所写的文章被利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他们的文章被利用率要比一般人文章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