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策建议

(一)国内市场对外开放应逐步进行

复关并不是一次到位的门户洞开。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采取逐步、分批、有序的开放政策,以减轻对国民经济过猛的冲击。这是同我国的经济改革的总体战略采取渐进方式进行是相一致的。也是同我国为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相一致的。

(二)授用关贸总协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对其幼稚工业采取例外的保护措施来保护我国的幼稚工业

根据 GATT 第 18 条第一、第三、第四节规定:一个经济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某一特定工业的建立,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刚建立尚不具备竞争能力的工业,可允许采取一定的进口数量限制措施,以保护该工业的成长。被称为保护幼稚工业的例外条款。

还可根据 GATT 第 18 条第 2 节规定,可允许发展中国家为克服国际收支困难而采取数量限制措施。

为此,必须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产业的具体条件和发展水平,确定哪些工业为幼稚工作,并列出优先次序。保护

的范围不能过大,只是小部分工业,主要是:(1)某些对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支柱产业,目前尚处于幼稚阶段,能发展成为有竞争力的重要产业; (2)刚起步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经过短期的保护和学习之后能成为竞争力的重要产业; (3)某些已大量投入,技术上有创新并接近国际水平的高技术产业; (4)关联度大、幅射面广、对上游、下游及周边产业均有重大影响而尚未形成竞争力的产业。对这些幼稚工业的保护措施和期限均要明确规定,适当推迟承诺开放的时间表。

(三)区别不同产业、采取不同对策,逐步对外开放

除对幼稚工业进行适当保护外,其他工业部门均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1.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属于成熟工业,中国具

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应利用复关后国际环境的改善,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上,这些国产品也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开放进口,一般不构成威胁。复关对这些工业部门是有利的,可进一步全面开放。

  1. 目前国内资源短缺,需要大量进口的工业原材料包括有色金属、废钢、化肥农药、木材、纸浆和纸等,以及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先进的机电设备等应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扩大对外开放。

  2. 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一般通用机械等劳动和一般技术密集的产业, 竞争优势正在增长,除其中小部分技术较新的产品可维持高关税外,绝大部分产品均可降低关税,在 5 年内取消全部非关税壁垒。

  3. 汽车和一部分化工、电子、机械等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国内成本很高,一时难以下降,而且这些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分批在 10 年内全部取消非关税限制措施,适当降低关税,逐步对外开放。

  4. 一些明显落后,低效率、低质量、高成本,或处于衰退期、无发展前途的工业应不予保护,任其倒闭破产,或转产并产,更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四)加强法律手段,完善立法,用以增进对国内工业企业的保护

认真研究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包括的一揽子多边贸易协议和联合法律文件,对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的比较与修订,按多边贸易协议调整国内政策,做到权利和义务平衡,必须加强法律手段,加快必要的贸易和工业的立法,如制定《反倾销法》、《反补贴法》和其他有关的保障条例等,以对付进口商品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对国内工业造成损害。按国际上通行的法律手段,依法管理进口,保护国内企业。

(五)逐步取消国内的保护措施,实行国民待遇

同乌拉圭回合各项多边贸易协议不符的国内保护措施应逐步取消。如根据(与贸易有关投资措施协议),我已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国产化比例要求,外销比例要求,外汇平衡要求等国内限制性措施。在国民待遇方面,实施对外贸易放开经营,加快给予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逐步给予在华外资企业经营对外贸易和国内销售的待遇。根据平等竞争的原则和经贸政策全国统一性的要求,逐步取消特区和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取消特区优惠关税待遇,统一税制,遏制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

(六)尽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要求工业企业担负社会功能,企业办社会,诸如失业救济,养老金、各种福利津贴均由企业来负担,没有考虑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复关可能导致一些落后企业的破产倒闭,从而增加失业人数,形成社会

不安定,为减轻复关对企业的冲击,必须及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不应负担管理社会,失业问题应由社会统筹解决。这也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一个实际的问题。

(七)对重要的工业在生产上和金融上采取支持政策

国家在提供信贷,科技研究与开发、土地使用、税收、企业的技术改造, 建造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加强融资和信贷担保等金融方面的支持,可降低成本,增进企业的竞争力,采取这些措施是和关贸总协定的规则不抵触的。

(八)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以利工业在开放环境中长足成长

中国的出口体制经过了 1980 年、 1988 年、1991 年和 1994 年四次改革, 已取得明显的成就,逐步靠扰多边贸易体制的规范,但进口体制改革滞后, 迄今仍未摆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一套管理的办法,长期以来,对进口实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些非关税的行政性审批管理制度的重复交叉使用,成为保护和调控进口的核心手段,而且复盖面很广,关税实际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前进口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1. 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进口管理,取消行政审批制度,五年内基本上取消所有的非关税措施,只为极少数工业保留较长的承诺开放时间表;

  2. 减低关税并进行关税改革,推行关税化,使关税真正成为调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大幅度任意减免进口关税作法必须取消,要依法纳税,保持国家税收尊严。

  3. 建立一个全国政令统一的、并有透明度的进口体制,实施全国统一的进口政策。

市场准入问题是复关谈判中一个突出的障碍点,进口体制的改革能加快复关的进程,中国进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是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九)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能力是对付复关冲击的一项根本对策复关后,企业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在国内市场同进口货进行直接竞争对企业的压力更大。根据我们对企业和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比较成本优势在竞争中仍居主导地位,国内一般产业(不论属于哪一种行业),只要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一般不怕复关后同外货竞争,对国内多数消费者来说,对质量基本相同的产品,其挑选主要考虑价格水平和售后服务,在这两个方面,国产品是处于有利地位。第一,国货守在家门口,运输成本低于舶来品;第二,国货贴近国内市场,售后服务的条件要比进口货方便、及时。因此,应强化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便可压倒外货,这里还必须强调,产品质量在竞争中仍是须叟不可疏忽的极为重要的根本问题,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质量稳定可靠。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要抓紧复关后国际环境改善的机遇,提高竞争的层次和方式,来拓展国际市场。由过去封闭式的竞争转向开放式的竞争;由低价、数量型的粗放式竞争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式竞争;由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产品和资本、服务结合于一体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