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纺织品贸易

(一)中国与“多种纤维协定”

1984 年我国正式加入了第三个多种纤维协议,虽然在此之前,我国与美国及欧共体国家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就存在着配额限制,如 1981 年~1983 年期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美市场出口所受配额限制的比例分别是 34%和 60

%左右。加入多种纤维组织使中国享受到其他发展中 MFA 成员类似的相对公平的待遇,从而确保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的稳定和增长。另外,利用协议的多边保障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1986 年美国试图对中国的人造纤维箱包单方面设立配额。由于中国当时已是总协定下“多种纤维”的成员,因此, 向总协定纺织品监督机构提出申诉,经专家小组调查和该机构的审议,该案终于取得了对中国有利的裁决。事实上中国在加入“多种纤维协议”后的 6

年间,即 1985 年~1990 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金额达 602. 07 亿美元,在

加入前的 6 年即 1979 年~1984 年出口金额累计只有 280. 48 亿美元,加入

多种纤维协定后,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金额等于前 6 年的 2.16 倍。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速度增长与中国参加 MFA 是分不开的。但是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 MFA 下的双边配额制无疑限制了中国纺织

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且这种限制越来越严厉。以中美的纺织品贸易限制情况为例。首先从限制的品种的数量看,中美第一个纺织品协议规定的限制品类只有 6 个,第二个中美纺织品协议开始时只有 32 个,后来美国单方面又增

加了 58 个,共 91 个,第三个中美纺织品协议时,设限的品类增加到了 150 多个。1994 年美国开始以中国丝绸服装已经变得在价格上可以同美国制造的棉制服装和人造纤维服装竞争为由,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丝绸服装设限,设限范围包括除手帕、手套、袜子、胸罩、围巾、婴儿服装以外的所有丝绸服装。其次,设限品种越分越细,特别是敏感产品,过去可混合适用的现都单列,如男女西服套装、床单被套、加丝布等,在市场需求多变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加大了出口国按配额出口的难度。第三,尽管中国的配额率使用率一直很高,但配额的年增长率却不断下降。中国加入 MFA 初,根据中美第二个纺织品协议,配额年增长率为 6%~5%, 1989 年生效的第三个纺织品协议把增长率降到了 3%,第四个纺织品规定, 1994 年的增长率为零, 1995 年 1996 年的增长率为 1.63%。第四,受配额管理的中国输美纺织品占中国全部输美纺织品的比率即配额的贸易覆盖率不断提高。1984 年中国加入 MFA 前,中国纺织品在美国的配额贸易覆盖率约 60%, 1985~1987 年提高到

84%。目前中国输美纺织品的配额贸易覆盖率超过 90%,服装则更高。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纺织品生产能力,在纺织品贸易上所享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和近年来纺织品出口的强劲势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如果没有配额的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肯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国之一,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使纺织品贸易逐步取消配额, 走向自由化的协议,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70 年代末,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1987 年~1992 年国民经济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 9%和 16%,与此高速度相伴的是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外向型程度越来越高,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6%上升到 1992 年的 19.5%,出口结构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初级产品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 1978 年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为 53.3%,工业制成品占 46.5%,而 1993 年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到 18.2%,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到了 81.8%。在这一系列变化当中,纺织品出口的发展引人注目。

1. 中国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是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 70 年代末包括化学纤维、棉纺织印

染、针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和服装在内的 7 个行业,总产值达 461.7

亿元,占当年制造业总产值的 11.3%,纺织工业职工占制造业职工总数的 7

%。在这 7 个行业中,棉纺织印染最重要, 1978 年产值占纺织业总产值的

66.9%,从业人数也占纺织行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80 年代以来,纺织服

装工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1992 年纺织工业企业占全国工业企业的比例从 1980 年的 1.4%上升到 10%;从业职工人数占全国制造业职工总数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7%上升到 11.5%,轻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13.4%上升到 15.4%,这期间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充, 1978 年我国拥有棉纺锭 1561.92 万枚,1991 年达到了

4192 万枚,毛纺锭和麻纺锭也从 1978 年的 47. 81 万枚和 15 万枚分别增加

到 1992 年的 329. 25 万枚和 107. 84 万枚。化学纤维的生产能力也从 38.1

万吨增加到 245.67 万吨,增长了 6.4 倍。到目前为止,我国棉纺锭、棉织机、丝织机、印染和缫丝能力已居世界首位,毛纺锭和麻纺绽数居世界第二,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如此庞大的生产能力必须与市场的扩张相适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从 1978 年到 1991 年,国内衣着类商品零售额由 279

亿元增加到 1356 亿元,增长了 4.86 倍,而纺织工业创汇由 21.5 亿美元增加

到 167.32 亿美元,增长了近 6.8 倍,也就是说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内消费增长速度。这同时也证明这期间生产能力的扩张相当程度上是出口牵引的结果。事实上,十多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 80 年代初的 6%,上升到 80 年代中期的 10%, 1992 年已占到了 30%,这是中国产业中对出口依存度最大的部门,也是中国最大的净创汇产业。1992 年出口创汇 246 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 30%,并一直以 60%的高比例净创汇满足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需要。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看,至少到本世纪末,纺织工业的出口地位仍为其它产业无法替代。虽然这是我国工业化水平低的特征之一,但这一情况至少说明,在今后

一个阶段,纺织工业在整体上比国内其他产业更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2.中国防织品贸易

80 年代以来中国纺织业抓住国际产业调整之机,以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使纺织品、服装出口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表 1 1980 年~1993 年中国纺织品发展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年度

出口额

占全国商品

总出口百分比

进口额

占全国商品

总进口百分比

净出口率

(%)

1980

45.12

24.92

27.86

13.99

-

1981

49.99

22.8

4.43

18.4

-

1982

50.35

22.56

23.56

12.2

-

1983

56.39

25.38

13.99

6.03

-

1984

72.75

27.75

16.53

5.98

-

1985

64.38

23.53

27.4

6.48

57.44

1986

82.83

26.80

26.89

6.27

67.54

1987

110.47

28.01

29.96

6.93

77.88

1988

130.02

27.35

43.62

7.89

66.45

1989

146.70

27.95

51.69

8.74

64.76

1990

149.40

24.07

46.37

8.69

68.96

1991

178.58

24.83

59.55

9.34

66.65

1992

246.30

28.98

101.38

12.58

68.84

1993

260.67

28.40

96.70

9.31

62.90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注:净出口=出口顺差占出口额的比例)

从表一看,1993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 260.67 亿美元,是 1980 年

的 5.8 倍。净增 215.55 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 14.4%,高于同期全国商品

总出口增长速度(13.3%)。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从 1980 年到 1992 年中国纤维出口平均增长率 4%,纺织品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 10.9%,服装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 21.4%,由于服装出口的高速增长,使该品种在中国纺织品出口结构中从 1980 年占 32。8%上升到 1992 年的 61.6%,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主体和唯一源泉,而在 80 年代中期最热门的出口产品两纱、两布(棉

纱、涤棉纱,棉布、涤棉布)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棉纱线出口到 1993 年底不超过 3.6 亿美元,几年中这一品种出口额的下降幅度增至 34%。从出口产品原料结构看、1993 年棉纱线出口达 19.87 万吨,占 72.7%,而合成丝纤维、合纤混纺纱、人纤三类共出口 7.62 万吨,只占 27.7%。棉型纺物中, 棉织物出口达 37.86 亿米,占棉布、化纤及化纤混纺布出口总和的 65%。因此,我出口仍以天然纤维的产品为主,这是我国参加国际纺织工业分工的一个特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分布相对集中。1993 年中国销往 MFA 配额管理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占中国当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的 26%,美国和欧共体是中国 MFA 的主要市场分别占 13%和 11%,其余 2%出口到其他 MFA 市场。以下是根据 GATT 统计的 MFA 发达成员国(包括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占中国当年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的比例。

纺织品(%)

服装(%)

1988

38.5

75.1

1989

39.3

89.5

1990

38.2

95.5

1991

38.2

/

1992

38.5

95.3

资料来源:GATT 统计。

根据 GATT 的统计,中国纺织品出口约 40%,服装出口的 90%以上都是销往 MFA 市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香港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 1992 年对香港出口占中国当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的 48.29%,但 1993

年以来,中国对香港的转口的依赖程度降低,中国海关统计显示, 1993 年

中国对香港纺织品服装出口首次下降,从 1992 年的 118.94 亿美元降到 83.41 亿美元,降幅达 29.9%,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比重也降到 31%。与此同时, 直接出口比重扩大。1993 年对日直接出口金额增幅 38.4%,对美直接出口金额增幅达 58%,对欧洲联盟直接出口金额增幅 22%,对韩国的直接出口 7.22 亿美元,增幅达 83%,对上述六个国家和集团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 81%。香港、日本、欧洲、美国不但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的主销市场,而且中国纺织品服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2 年中国纺织品占美国和欧洲联盟进口纺织品市场份额分别是 12. 26%和 6%,都居第二位,服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 16. 01%和 11. 91%,均居第一位。中国也是日本和香港纺织品服装市场的主要供应者。中国纺织品占日本进口市场约 1/4,服装约占 1/2。中国在香港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60%。

从进口贸易看,进口增长虽有起伏,但增多减少,上升趋势明显。1993 年中国纺织纤维、纺织品和服装进口 96.70 亿美元,比 1980 年净增 68. 84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 10%,低于同期全国总的商品进口速度。分品类看1980 年至1991 年纺织纤维、纺织品和服装的年进口平均增长率分别是0. 47

%、 22.2%和 34.7%。尽管如此,从进口的绝对规模看,纺织织物的进口最大,其次是纺织纤维。 80 年代初纺织纤维进口量远远超过了纺织成品(不

包括服装),但 1984 年以后,随着来料加工的普及,服装面料的进口随之膨胀,服装面料进口增长额已超过服装面料的出口额,占整个纺织系统进口额的 30%左右。目前我国纺织品进口正以略低于出口的速度持续增大,纺织品净出口率也已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经济日益与国际经济接轨,市场进一步开放,纺织品服装进口的继续扩大是大势所趋。

表 3 1982 — 1992 中国主要进口纺织品

单位:吨

棉花

羊毛

人造丝

人造棉

合成纤维

1982

474.010

77.110

29.961

49.991

112.259

1983

223.127

74.429

26.946

50.439

166.174

1984

34.495

57.238

17.138

40.295

463.080

1985

436

105.129

12.057

44.235

775.127

1986

162

153.236

18.133

58.414

398.649

1987

8.782

148.447

19.624

48.480

258.512

1988

73.164

180.538

26.400

79.055

573.590

1989

626.046

95.299

9.703

51.499

336.697

1990

559.484

44.347

266

76.760

321.310

1991

351.782

119.269

1.985

53.520

421.613

1992

296.402

166.148

3.568

84.901

440.00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