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复关对不同门类的工业的不同影响

(一)主要工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测量工业及其产品的竞争能力有许多指标,诸如产品的质量、性能、花色品种、外观、给消费者满足程度、价格、成本、劳动生产率、装备和技术水平、售后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一国的关税、汇率和其他非关税措施和政策等等,都对竞争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对各种因素一一加以比较分析。过于繁琐分散,难以形成综合概念。

为了进行量化分析,达到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采用一种国际上被广泛用来测量比较优势的指数,即出口实绩比率测算法,或叫已显露的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fie (RCA),即将一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和相应的世界贸易产品结构相比较,也就是把一国某类或某种产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产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份额相比较,其公式是:

i j

E

RCA ij

Wi

W

E i =国 j 类产品的出口额E j =j 国出口总额

W i =i 类产品世界进口额W=世界进口总额

计算的结果,如 RCA>l 时,即表示 i 国 i 类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其出口规模相对地大于 i 类产品世界平均进口规模,因此,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RCA 数字越大,其竞争能力也越大。反之,如 RCA<1 时,即表示该类产品不具比较优势,其数字越小,竞争力也越小。

现用 RCA 的测算法,对中国主要工业的大类出口产品进行侧算,得出以下比较优(劣)势的结果。

中国大类出口产品的 RCA 指数

1980

1985

1991

1992 1993

食品

1.49

1.51

1.05

1.03 1.24

原料

1.19

1.80

1.17

0.95 1.28

化学产品

0.88

0.30

0.60

0.56 0.53

钢铁

0.34

0.11

0.77

1.00 0.83

有色金属

0.40

0.67

0.37

0.50 0.26

机电产品

0.18

0.27

0.27

0.53 0.65

纺织品

5.10

5.57

3.24

3.10 2.47

服装

4.10

1.76

3.57

5.05 5.41

轻工消费品

1.57

1.67

1.55

2.56 2.73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GATT 统计年报

另一个测算产品出口竞争能力的标准,是该类出口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占的份额的大小,这是根据 GATT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countervailing measures》中规定,发展中国家对达到出口竞争性标准的产品,在两年内逐步取消补贴, 出口竞争性标准是该产品出口连续两年在世界贸易中达到占 3.25%的份额

(协议第 27 条第 5 款)。这个标准虽用于补贴,但具有普遍意义,可引伸作为出口竞争力的标准,以 3.25%的占有率为分界线,3.25%以上可视为具有竞争力,3.25%以下不具竞争力。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1991—1993)GATT 国际贸易趋势和统计(1994)

根据这个标准,计算我国大类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测算的结果:

1.用上述两种标准测量的结果,多数指标基本上一致。

2·根据 RCA 方法计算,大于 1 的产品有纺织、服装、轻工消费品、食品和原料,小于 1 的产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钢铁和有色金属;根据后

一种标准计算,在世界贸易的份额中达到 3. 25%的出口产品有纺织品、服装和轻工消费品,食品和原料未达到标准,机电产品、化工品和有色金属占的份额最低。

3.上述表列数据表明,纺织、服装和轻工消费品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

其中以服装最强;出口竞争力最弱的是机电产品、化工品和有色金属,其次是钢铁、食品和原料。如按前一种标准侧算,食品原料与钢铁有微弱的竞争力,按后一种方法计算,虽占的份额较高,但未达到标准。

(二)进口产品对国内主要工业部门冲击力度的测算

不同工业部门由于使用资源和生产条件不同,发展的水平不同,一些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一些工业则不具比较优势,因此,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不同的行业受到进口同类产品冲击的程度也不同。

为了便于量化分析,具有可比性,能够综合反映冲击的力度,本文采取外货进口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程度来表示冲击度、渗透程度以市场占有率来表示,即外货进口额占该类产品国内市场的销售总额的份额,外货进口占国内市场的份额愈大,表示受冲击度愈大。预计开放国内市场,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限制措施后,外货的冲击将有增无减。这种测算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时在某些情况下,一国某类产品进口的增减常出于宏观政策考虑, 并不反映该类产品被渗透的程度。但一般说来,外货进口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这个综合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基本上反映冲击波的大小。

外货进口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1)(1993)

国内市场销售总额(2)

折合美元(亿美元)

进口额

亿美元

外货进口市场率

%

加工食品

370

14

3.78

纺织品

697

25

3.58

服装

186

8

4.51

皮革制品

131

18

13.74

纸张

158

20

12.66

化学品

452

56

12.40

化纤

122

42

34.42

塑料制品

165

56

33.74

钢铁

754

139

18.43

有色金属

154

23

14.94

机电产品

2176

450

20.70

电子通信设备

352

120

34.1

小汽车(3)

48(万辆)

18(万辆)

37.5

  1. 外货进口的市场占有率= 进品额

国内市场销售总额

  1. 国内市场销售总额=国产品销售额十进口品销售额; 国产品销售额按 5.76

    人民币=1 美元折合为美元。

  2. 小汽车国内生产 30 万辆,通过海关进口 18 万辆,总销售量约为 48

    万辆,进口市场占有率为 37.5%,实际上加上走私车约 14 万辆,进口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报(1994) 中国海关统计(1993)

测算结果:

外货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 30%以上的有化学纤维、塑料制品、电子通信设备、小汽车;占有率在 20%以上的有机电产品;10%以上的有化学品、钢铁、有色金属、纸张、皮革制品等;10%以下的有纺织品、服装和加工食品等。

以上结果只能说明复关前已受到外货的渗透程度,复关后大幅度减低关税,取消非关税限制措施,其受冲击程度将更大。估计受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受取消或减少非关税措施的影响,其冲击力度目前尚难量化测算。

(三)初步结论

通过以上对备主要工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和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渗透度的测算,复关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大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包括纺织、服装和普通日用消费品工业, 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复关后将有利于这些工业的扩大出口,国内市场的开放对这些工业部门的冲击也较小, 基本上不构成对它们的威胁。

  1. 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包括机电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竞争力较弱,其中一些产品尚未形成竞争力,因此,这些工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2. 刚开始起步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面临更大的冲击。

  3. 以仿制外货为主的制药工业和部分化学工业,复关后受保护知识产权的影响大于进口产品的影响。

  4. 一般说来,复关对低成本、具有价格优势的工业不构成威胁,表明比较成本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仍居最关键的地位。但比较成本优势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变的,上述各工业部门的比较是基于现有的比较优势作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产业结构的转移,要索组合和成本结构的变化,一些目前有优势的产品将会逐渐丧失优势,一些目前尚不具优势,但具有潜在优势和后发性优势的产业将会替代目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