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历法

武帝元封七年,与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王朔。是时御史大夫儿宽明经术,上迺诏宽曰:“与 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于是乃诏御史曰:“⋯⋯其以七年为元年。”遂诏与侍郎、大典星射姓等议造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迺以前历上元太初千六百一十七岁,至於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①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正。姓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及与民间治历者, 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分天部,而运算转历。⋯⋯ 迺诏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陵渠奏状,遂用邓平历,以平为太史丞。⋯⋯

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究其微眇,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前汉书卷二一上律历志上)

① 岁在甲曰“阏逢”,在寅曰“摄提格”。“阏逢摄提格”为甲寅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