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

(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抓住了“探索”就突出了“主动”,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老师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各一个问同学:“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用“底面积×高”这种求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来求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因为圆锥体体积小。”老师接着提问:“既然圆锥体体积小,那么你估计出两个体

积大小是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1 , 1

, 老师说:" 请你们用准备

学生有说 2 的 有说 3 的

的米、水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学生分成小组,经过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得出了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

1

积的 3 相等, 反之,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 从而

推导出求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智能。

(二)抽象概括,探索规律

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数学概念或法则的教学,要从具体到抽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 从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感到所有数学知识的出现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例如:“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在研究圆的特征时,老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学具,画一个圆并画出半径、直径,上面再用透明胶片做一个与硬纸

板上的圆同样大小的活动的圆,然后分小组动手演示,动口讨论,转动活动的圆形,学生发现:同样大小的圆中,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 2 倍,半径是

直径的 1 , 学生通过从具体到抽象, 探索出在同一圆中, 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概

2

括出了圆的特征。所以,重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