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批改作业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最基础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数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但小学数学同样具有数学所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恰好跟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矛盾的。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后,一定要及时检查批改。由于作业内容和形式要求的不同,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常规批改法
常规批改法,就是留什么作业题就批改什么作业题,使学生做的每道题都得到正确与否的肯定。对于小学生的作业来说,这种批改法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们常用的一种批改方法。
(二)师生互查批改法
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后,先进行查阅,对画钩,错的不做任何批改,而是立即将作业发给本人,让他们再查查,查出自己的问题,找出错因,再将错题改正过来。例如:用短除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68 和 102 的最大公 68 和 102 的最大公约
约数是 2。 数是 2×17=34。
52 和 104 的最大公 68 和 102 的最大公
约数是 2×2=4。 约数是 2×2×13=52。
有的甚至返回两三次,直至无误为止,这些同学说:52 和 104 是倍数关系,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较小数 52,此题一眼能看出谁是最大公约数,可以不用短除法。这样批改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互查互批法
教师提出做题要求,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互相批改。例如:下面各数, 哪些是合数?哪些是质数?
9、26、21、29、55、71、78、91、114、129、182
通过互相检查发现,查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有的学生把 9、21、91、129 当成了质数;有的同学将合数分解质因数时,把 4、91 当成了质数。
36=3×3×4(×)
182=2×91(×)
有的学生把 114 分解后写成了乘积算式:
2×3×19=114。通过互查互批,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质数、合数以及分解质因数三个概念的认识、还加深了理解与应用。
(四)集体与个人讨论相结合的批改方法
我们看人、看事、看物,只站在一个角度看,那就太局限了,如果多角度地去看,就会比较客观、全面地把问题看透,学习数学也是如此。例如批改 这 道 较 复 杂 的 分 数 应 用 题 : 人 民 商 场 里 有 一 批
3
学生双肩背包, 开学前卖出了 4 , 今天又运来了30个, 现在商场里的双肩背包
个数相当于原来个数的 2 . 原来有双肩背包多少个?
3
乍看这道题确实难以理解,因为这里的 30 个双肩背包,究竟是总个数的几分之几呢?留了这道作业题,学生立即审题画图、列式解答(如图 80)
3 1
第一种方法: 从左往右看,30个是总个数的 4 与 3 的差, 列式为:
30÷[ 3 − (1 − 2 )] = 72(个)
4 3
2 1
第二种方法: 从右往左看,30个又是总个数的 3 与 4 的差.列式为:
30÷[ 2 − (1 − 3 )] = 72(个)
3 4
第三种方法: 从两头往中间看,30个则是"1" 1 1 ,
减去 3 和 4 后所剩下的那一段
因此列出算式:
30÷[1 − (1− 2) − (1 − 1 )] = 72( 个)
3 4
3 2
第四种方法: 从整体看,30个又是 4 和 3 重叠的那部分, 因此又可列式为:
30÷( 3 2 1) = 72(个)
4 + 3 −
通过画图、随着看图角度的不同,学生可以发现有好几种联系。从而列出不同的算式来。通过集体与个人讨论、说理、评判、批改,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解题的方法。这种批改方法虽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却比教师独自给学生一本本地批改收效不知高出多少倍。这样的批改方法,学生争先恐后, 跃跃欲试。会解者滔滔不绝地谈着思路;不会解者,席而恭听;疑惑者,豁然开朗。这样的批改方法从不同角度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使学生学会,还能使学生会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