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四则运算法则教学
计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依据,只有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才能保证计算结果合理正确。因此,要重视四则运算法则教学,使学生理解法则,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一)从算式的意义推导法则
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抓住“35×64”表示求“64 个35”这个实际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表示求 4 个 35 是多少;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表示求
60 个 35 是多少;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求出来的数才是 64 个 35。
(二)通过学具操作教具演示理解法则
如教学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目的是揭示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用小棒、小圆片等实物摆一摆凑十。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三)运用推理迁移的规律学习法则
例如教学“万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与百以内数进位加法的道理相同, 因此可以用百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进行类推、迁移。教学 175+263 时,
重点提问:十位上的 7 与 6 相加满十怎么办?在此基础上教 5443+8612,引导学生类推出千位数满十,向万位进一的道理。然后总结概括: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通过推理、迁移,学生很快掌握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以后通过迁移的规律仍可以推导出多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四)在实际计算中发展和完善法则
计算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数域的扩大或计算中新的矛盾出现,它不断地发展和充实。如百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 10 再减。后来学习万以内退位减法,由于被减数和减数的数位增加了,原来的法则已经不够用,所以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便发展为:相同位数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作 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现。当万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出现连续退位减法的情况时, 如:5000-638,退位的次数增加,被减数变化的幅度增大,而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法则,对如何指导连续退位的计算却没有文字说明。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对原有计算法则做必要的补充: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作 10;如果前一位上是 0,就向前两位或者前三位连续退 1 作 10,直到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为止。掌握和运用在实际的计算中发展计算法则这一观点,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法则,掌握法则。
(五)用法则指导计算
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 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过程,经过一段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想计算过程,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压缩思维,简化中间环节进行计算。
(六)引导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掌握单个法则开始的,教师应逐渐地引导学生
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学生学完小数加减法后,就要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统一起来,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学习完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后,引导学生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统一起来,统一的依据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把相同单位个数相加减,单位不变。这样就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整数、小数和分数相加减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