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镜

② 《潜夫论·赞学》。

③ 《潜夫论·释难》。

① 《周礼·秋官·司烜氏》。

② 《礼记·内则》。

③ 《周礼·考工记》。

④ 《淮南子·天文训》。

⑤ 《淮南子·说林训》。

⑥ 《管子·侈靡》。

⑦ 《论衡·率性》。《论衡·乱龙》也有关似记载。

上海博物馆珍藏有一面西汉时的“透光镜”。此镜为铜制,背面铭文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个字,正面光可照人。但若把它对日反射日光, 则背面花纹文字悉映于墙壁上,故被称为“透光镜”。隋唐之际王度的《古镜记》说有一镜,“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即指此种透光镜。为何铜质之镜能“透光”?奥妙在造镜技术上。唐宋以下探索此技术者代不乏人。宋沈括认为;“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差厚后冷而铜缩多,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①这就是说,因铸造时厚薄不同,因而冷缩的先后有差别,从而使镜面产生细小的曲率差异,反射日光时就会把背面文画映出来。元代吾丘衍在《闲居集》中说:“如镜背铸作盘龙, 亦于镜面窍刻作龙如背所状,复以稍浊之铜填补铸入,削平镜面,加铅其上, 向日射影,光随其铜之清浊分明暗也。”这种补铸的办法,的确也能制出“透光镜”来。还有的认为是压磨所致,即在磨镜面时,薄处因弹性作用,磨得少,呈稍凸,厚处受力大,磨得多,呈微凹,结果就能在日光下反映出背部花纹。事实上,上述三种办法都能制成“透光镜”。

① 《梦溪笔谈·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