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帽房屋·

当游客有机会走进天水秦城区秦岭乡山村时,立即会被那些奇特的民宅建筑所吸引。

这里民宅的房顶大多呈挑檐一坡式,后部还有一短坡檐,极象戏台上孔明戴的帽子。据说,这种房顶式样是三国时期孔明驻兵天水时兴起的。据当地乡民讲,这种房顶有用料省,起建容易,平稳坚固的特点,所以当地乡民普遍采用。

民宅的房间一般为单数,可造 3 间、5 间等。这是受当时孔明八卦阵的影响。认为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作为住宅,相信奇数吉利。通常为正房 3 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俗称“一厅两厢”。

房屋朝向一般是座北向南,有光线充足、冬暖夏凉的优点。

房屋颜色注重本色,房顶盖青炭色小瓦,屋墙用麦草泥罩面为土色墙, 门窗梁柱表面徐有清漆,有一种“土生上长”的乡土气息和“田园诗”般的质朴感。

门楼比较讲究,当地有一种“要知家境看门楼”的习俗。一般说来,门楼上都有雕花和匾额,从匾额的词句里就可以看出主人的喜好和禀性。如有的人家不慕仕途,以农为乐,他们的门匾多写有“耕读传家”、“农家乐” 等词句;有的户主盼望家中人丁兴旺、家业昌盛,则在匾额上写有“五世其昌”、“读书继世”等字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民间院门的装饰,决不繁琐累赘,而是繁简相应、重点突出、明快大方。门楼讲究,两扇大门就不作更多装饰了,保留木质本色,使之与青砖相映,在和谐质朴中,更使门楼的装饰格外醒目。

同一个秦岭乡,在关家店村,孔明帽式的房顶间又夹杂了鞍架式,其中有一座房屋的房顶还是长江利黄河的分水岭。这座房屋,位于村东南,原是砚台山寺院的正殿,现为秦岭乡中心小学的校产。这座鞍架式、土木结构的瓦房遇雨便积水。房顶东坡之水从左家巷流经壮丹乡,入徽成盆地入嘉陵江, 再汇入长江。房顶西坡雨水涌向乡政府门前,走铁炉乡,入耤、渭河、终流入黄河。这座分水屋既不在村子的最高点,也不在南北走向(天水南部多以南北走向为分水岭),何以有此奇观,还待专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