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的传说

随着丝路的开拓,中国僧人为了“法流东土,泽及众生”,逾越河险, 万里跋涉,到佛教发源地西天(即印度)取经。《西游记》中描述的唐僧取经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然而,《西游记》中的唐僧,十分怯懦可笑,上西天取经,全仗着悟空、八戒、沙僧 3 位高徒保护,而历史上的真唐僧——玄奘,却是一位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的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是一位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历史人物。

玄奘(公元 602 年~664 年),俗名陈祎,河南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生于官吏家庭。13 岁出家,20 岁就登台讲经,被当时佛门权威法常、僧辨两位大师称赞为“释门千里之驹”。玄奘在佛学上造诣愈深,疑问也就越多。他深感国内佛教经典体系太乱,译经不全,不能传实,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去学习佛学。玄类 25 岁那年,偷偷离开长安西行(唐朝初定,不

准出国)。此行共 17 年,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 年)才回到长安。他走遍今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的 110 个古邦国。带回佛经

657 部,又在长安译经 19 年,译作达 750 部,1335 卷。还应唐太宗的要求, 由他口述,弟子记录,完成了《大唐西域记》著作。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将玄奘不畏险阻,跋山涉水,褰裳遵路,杖锡遐征,巡视佛迹,取经回国的感人事迹编成各种话本、杂剧、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玄奘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艺术形象。

玄奘取经时,曾途经天水,在天水留下了“高老庄收八戒”、“万紫山破木狼”、“姹女洞试圣僧”、“通天河遭水难”、“渗金寺晒真经”等众多的神话传说,现将这些传说中的古迹仍存者略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