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本《淳化阁贴》

肃本《淳化阁贴》的祖本,是宋刻《淳化阁贴》。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 年),太宗赵光义诏命翰林侍书王著,将内宫收藏的历代墨宝编纂、摹刻在枣木版上,汇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书贴。因为秘藏在宫廷,民间难得,所以又称“淳化秘阁法贴”。

明太祖朱元璋封第 14 子朱模为肃庄王后,赐给朱模一部宋本《淳化阁贴》拓贴,朱模视为珍宝,秘藏库内。明万历年间,肃宪王绅尧感其珍贵, 清温如玉、张应召用线条勾出笔画的周边,在兰州摹刻上石,至世子识鋐踵成,先后历时 7 年,共用铜磐石 144 块。贴石刻成后,藏在肃王府东书园遵训阁内,这就是肃本《淳化阁贴》的来历。

肃本《淳化阁贴》共分 11 卷。第 1 卷为历代帝王法贴,自汉章帝起,到

唐高宗止,共收进了 19 家帝王的作品。第 2 卷至第 4 卷为历代名臣法贴,始

自东汉,终于唐朝,共收入了 67 家的作品。第 5 卷为诸家古法贴,其中有不

少是伪品。第 6 卷至第 8 卷为王羲之的作品。第 9 卷和第 10 卷为王献之的作品。全贴卷帙浩瀚,集初唐以前历代名家篆、隶、草、行、楷各体书法之大成,堪称我国书法遗产的瑰宝。

现存肃本《淳化阁贴》初拓本,笔力遭劲,纸好墨匀,清新悦目,传拓甚广。清顺治三年,陕西费甲铸曾按肃本初拓本摹刻一部,置于西安碑林, 人称“陕西本”。江苏溧阳县文化馆现藏的一部《淳化阁贴》刻石,也是按肃本初拓本翻刻的。此外,南京也有肃本翻刻本。所以肃本《淳化阁贴》是诸多版本中世人推崇的佼佼者。清代倪苏门《古今书论》评价说:“《淳化阁贴》在明朝,惟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最妙,谓之肃本。”陈奕禧在《皋兰随笔》中也说:肃本《淳化阁贴?“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拓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其珍贵和价值于此可见一斑。

肃本《淳化阁贴》从摹刻迄今,已逾 300 余载,经历了许多磨难。明末, 李自成部攻兰州时,曾使阁贴刻石受到严重损坏。清顺治年间,经洮岷道陈卓请人补刻残阙,复成完壁。但“神气已亡”,较初刻相差甚远。康熙年间, 陕西提督王辅臣发动兵变,其部下曾将贴石作为马槽。兵变平息后,有关方面将贴石移置于府学,后又存放在总督署的节园。光绪末年,翰林刘尔忻将贴石迁至兰州文庙,砌壁分嵌在尊经阁内,并补刻木版《释文》40 块。抗日战争期间,又将贴石藏入丰黎义仓地窑。战后,得到甘肃教育家赵元贞的长期保护,直到 1966 年,才交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现存贴石 141 块(系补刻后的数目),其中残破 20 余块,多为清初和民国期间裂损的。

甘肃人民出版社根据现存拓本,从中精选了由汉至唐 44 家的书法作品, 编成《淳化阁贴选》,成为书法爱好者的钟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