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台探墓·

雷台,位于武威市城北 1 公里处,是一处高 8.5 米、南北长 106 米、东

西宽 60 米的长方形夯筑土台。因台上建有飞檐斗拱,巍峨壮观的“雷祖观” 而得名。然而,游人寻觅的并不是这座雷祖观,而是雷台下面的汉墓。

1969 年,新鲜乡的农民在雷台三人才能盈抱的老槐树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举世闻名的铜奔马,就是在这里出土的。

铜奔马,又叫“马超龙雀”,俗称“马踏飞燕”。马身高 34.5 厘米、长

45 厘米。马首高昂、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鸟(学术界称之为龙雀, 俗称飞燕,真正的名称,还待考证确定),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尾部,势若飞腾,不仅造型优美动人,而且成功地利用了力学原理。铜奔马的制造者,以高超精绝的技巧,把奔马所具备的力和速度融合成为充沛的气韵,

浑然一体地贯注在昂扬的马首、浑圆有劲而呈流线型的躯体和四条正在飞奔的马腿和踏石有迹的马蹄上。虽然奔马三足腾空,全身着力点仅集中在展翅飞行的龙雀背上,却完全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运动速度和整体平衡相统一的完美无缺的“天马行空”造型,而那只龙雀,正在全速飞行中回过头来,真是将现实生活和丰富想象相结合的杰出创造,成为当今世界上罕见的艺术珍品。因而在应邀赴纽约、伦敦、巴黎等地展出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现在铜奔马不仅是武威市的城标,也是中国旅游业的标志。甘肃省工艺美术厂已仿制成功各种规格的铜奔马工艺品,成为国内外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当游客们手捧铜奔马工艺品时,当然最感兴趣的还是放置铜奔马的墓室。

现存的雷台汉墓,老槐树还在,浓荫覆地,虬枝斑驳,俨然是一位历史证人。墓门经过修葺,有小庭院及带台阶的小平台。在未进墓道之前,千万不要冷落了新近发现的另一景观——枯井。

枯井位于距墓道入口 2 米处的右侧,深约 8.6 米、宽约 0.9 米、全部用汉代古薄砖砌成。井底干枯无水,手伸井内,只觉寒气逼人。如果投下分币或角币,站在井口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井底分币或角币的文字与轮廓。这种类似放大镜使物体“以小变大”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猜测。据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可能是一种光学原理,由于枯井内空气寒凉,加上灯光照射和粉尘作用。而形成折射现象。另一种说法是枯井四壁古砖的堆砌角度不同而出现了放大现象等等,不一而足。现在,凡去雷台的游人,都要往枯井里投放钱币,以观赏这种奇观。

进墓门有 10 几米长的甬道。雨道两壁绘有壁画,由于受潮腐蚀,大多已模糊不清,只有朱绘的树状花纹一组还依稀可辨。据考,墓主人系东汉晚期

(公元 186~219 年)一位名叫张轨的将军,故人称“张将军墓”。但也有人称证据不足,难以确定。甬道尽头是墓室。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有右耳室。墓门向东,总长 19.34 米。此墓虽遭多次

盗掘,但遗存尚多,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文物 331 件。著名的铜奔马及由 45 个铜涌、14 辆铜车、1 头铜牛、39 匹铜马组成的武装车马出行行列,出土前放置在中室的右耳室内。后室并无棺椁,只有两具东西并列的棺椁痕迹和一段长长的腿骨。

此墓穴,出土了惊世骇俗的艺术品,也就成了广大考古者、旅游者向往和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