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鲁土司衙门

在兰州永登县境内大通河畔的连城乡,坐落着一所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土司衙门,因土司赐姓为鲁,人称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始建于明初,宣德、嘉靖年间都作过增修。清嘉庆年间,15 世土司鲁纪勋从北京朝贡回来,又仿照北京王府的格式,做了大规模修缮。现存衙门坐北朝南,占地约 1.5 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4000 平方米,依山傍水,环境十分幽雅。中轴建筑由大照壁、牌楼、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堂、神堂院、祖先堂组成。每一进院落两侧,都建有对你的廊房、厢房或陪楼。衙门东侧有佣人院、书房院、内宅前院、内宅后院和大观园。衙门西侧设有仓院、马厩、中军院、妙因寺和小教场。整个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威风气派,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衙门东侧北部的大观园,是土司的内宅花园,面积约 4000 平方米。园内建筑精良、布局奇巧。其中可以“千眼观花”的绿照亭、专供攀登的山字石、把酒临风的八卦亭等建筑尤具特色。院内尚存明代的一棵酸果树、两棵胡桃树,虽已老态龙钟,却仍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生机勃勃,给大观园增添了无限神韵。

妙因寺是鲁氏土司的家庙,是一座占地约 5000 平方米的喇嘛教寺院。寺院的主要建筑有山门、鹰王殿、金刚殿、塔尔殿、大经堂、禅僧殿、万岁殿、佛塔等。寺内塑像众多、壁画精美。塑像都是佛像,壁画也多绘佛教故事, 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整个寺院建筑很有特色。其中平面呈正方形的大经堂, 气势最为壮观。大经堂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周檐下设有回廊,殿内立有 18

根巨柱,天花板由 376 块彩绘藻井组成,可同时容纳 800 名喇嘛念经。

1982 年 9 月,有关方面在连城宣教寺的顶棚内,发现了一批喇嘛教的水

陆画,共 100 幅,现也由妙因寺珍藏。这批水陆画,长约 105 到 109 厘米、

宽 48 厘米,因主要在寺院、庙观举行宗教仪式和水陆道场时悬挂,所以画面内容多为释迦牟尼、千眼千手八大菩萨、千佛拜释迦等,也有少量反映现实民俗生活的作品。这批水陆画,均出自于清代民间画师之手,画像清逸明丽、秀润丰腴,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衙门、花园、家庙外,还有墓葬区。鲁氏土司的墓葬区,按其所处方位,可分为上享堂、下享堂和西享堂三处。其中以上享堂为最,位于连城以北 1 公里处的水磨沟沟口北坡上,内葬始祖脱欢以下 10 世,及 15 世鲁纪

勋以后的诸代土司;下享堂在连城以南 1.5 公里处的公路右侧,是历代土司未承袭官职的嫡系店裔和非原配夫人的墓葬区;西享堂在大通河西岸笔架山麓中段,内葬 11 世鲁帝心等 4 代土司。

土司是元、明、清时期,设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由各族首领充任,并可世袭的官职,有文、武之分。按照等级,武职可分为宣慰使、宣抚使和安抚使等;文职分为土知府、土知州和土知县等。土司除对中央政

权负担规定的贡赋和征发以外,在辖区依然保存传统的统治机构和权力。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3 年),明朝当局平定思州、思南(均在今贵州东北部) 两宣慰使变乱后,废除了思州、思南的世袭土司,改为临时任命流官统治, 历史上称为“改土归流”。以后,土司制度时断时续,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被彻底废除。

连城鲁土司是明、清时期甘青边界一带颇有势力和影响的土司之一,辖区包括现今永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兰州市红古区,及青海省民和县、乐都县的部分地区。据《清史稿·甘肃土司传》、《重续鲁氏家谱》、《鲁氏世谱》等史料记载,鲁土司的始祖名脱欢,蒙古族人,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 曾经担任过平章政事等地方高级长官,后被封为师武定王。元灭时,脱欢跟随元顺帝逃往和林(今蒙古西部),后流落河西。明洪武四年(公元 1371 年),脱欢率部投诚,被封为甘肃庄浪卫(今永登西)连城土司。永乐九年, 第 3 代土司什伽因军功而升任庄浪卫世袭掌印土司指挥使,并赐姓为鲁,名

叫鲁贤。鲁氏土司共传袭 19 世,22 代,计 558 年。直到公元 1932 年“改土

归流”时才告结束。连城上司为武职上司,有常规士兵 500 名,曾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被列为皇帝的随驾部队。并先后摧任甘肃副总兵、延绥镇左都督将军、南京九门提督、陕西左都督总兵等军事要职。

连城鲁土司衙门保存较好,昔日面貌基本未变。1984 年,经兰州市和永登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茸,现已成为兰州民俗旅游点的一个主要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