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霞十里桃花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之地“桃花源”。而这种“仙国圣地”,今已在兰州安宁区桃园展现。

安宁区桃园东起刘家堡,西至沙井驿,绵延 15 公里,植桃树 10 万余株。每当春回大地,15 公里长的桃林桃花盛开,远看,千枝终点、万树渲染、红萼锦簇、喷火蒸霞;近观,有的鲜红如血、有的艳丽如脂、有的淡朴如日羲, 花辨颤动,蜂蝶乱舞。每到新麦登场,连绵的桃林绿叶之间,盈盈“仙桃” 咧嘴甜笑,好似玉浆顺嘴溢流,真叫人望而生津,垂涎欲滴。

桃,是中国的传统珍果。据《花镜》花木类考:桃,原产于中国西北之地,距今有 3000 多年的历史。汉武帝时,由甘肃、新疆等地沿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国,成为充实人类生活,象征延年益寿,点缀人间美景的“仙果”。甘肃是我国种植桃树最早的地方之一,早在汉代就已有广泛栽培。据《西京

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鲜果,有缃核桃、紫纹桃、金城桃。”其中金城桃即指兰州安宁区的迟水桃,紫纹桃即是张掖临泽鸭暖乡的紫桃。到了明清,兰州东岗还盛产一种果大如碗,醇甜芳香的焦桃,被列为贡品。每当桃子成熟,朝廷强迫乡民驿马传送鲜桃。当时驿站每 10 里或 5

里一站,从兰州到京都需 48 驿站,每到一驿站就换人马,日夜不停地驰往皇宫。乡民不堪其苦,忍痛将大片桃林毁之殆尽,致使这一珍贵品种绝迹。今东岗桃树坪就是当年焦桃产地的遗址。

兰州安宁桃品种颇多,有迟水桃、紫桃、京红桃、早香郁桃、东望母桃、白凤桃等 200 余种,其中老品种中的迟水桃、新品种中的白凤桃最为著名。自初暑至仲秋,鲜桃络绎不绝。无怪乎人们把桃誉为“琼浆玉露”,“瑶池仙品”,流传着许许多多吃“仙桃”成仙的故事。

然而,传说中的吃“仙桃”成仙,并不曾看见,但桃子营养丰富,多吃桃子能延年益寿,却为世人所公认。据《皋兰县志》记载,以前安宁堡“常有八九十岁老人”,这是由于他们经常吃桃的缘故。就连安宁堡北面的山峦, 也因此取名“仁寿山”。

安宁区出桃虽早,但观花成会的习俗却不长,大约始于清代。观赏者多为达官贵人、才子佳人。他们或骑马、或坐轿,在花海中,桃树下,饮酒赏花、以为韵事。清乾隆年间落拓举人江得符“我忆兰州好,当春果足夸。灯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的诗作,便是此时的写照。

安宁区桃花会的盛期,还当数今朝。1984 年春天,兰州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举办了首届桃花会,短短 12 天内,前来参会的游客就达 60 多万人次。如今,每当桃花盛开,兰州都要举办桃花会。此时的安宁区,游人如织,小吃云集,书画市、杂玩市、花鸟市,也应运而生。有关单位根据桃花会的需求, 铺设了纵穿桃园的通衢大道,兴建了众多的服务设施,修葺重建了亭台楼阁, 雕塑了巨龙,使桃花会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