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的民间社火

庆阳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覆盖面之大、参与者之多, 在甘肃居于首位。

庆阳社火,最早是以村办娱神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活动,表现内容大多为古典作品,常见的有跑四门、蝎子倒尾钻、波花、串花、挂四斗、蛇抱蛋、剪子股、九道弯、双套环、八卦阵、梅花阵等,这与古代劳动人民的认识论和审美观念有关。如流行在正宁、宁县、合水一带的“跑九曲”,按民间传说,九曲是一种作战阵图,有人说是商姜子牙创始,也有人说是三国诸葛亮创始。表演时,将许多盏灯按金、木、水、火、土、日、月、斗、都、罗庆阳的民间社火 - 图1等方位摆在地上,演员们绕着这些方位穿梭般跑动表演,极为讲究。又如流行在庆阳县、华池县、环县一带的“夜游八卦阵”,表演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钉上许多木桩,再用红绳将木桩联系起来,构成八阵图,演员们随着音乐节奏,在阵中跑动舞蹈、往复循环、井然有序,具有野游风格。流传在宁县、正宁县一带的古老民间舞蹈“十二相”,也很有特色。表演前,先准备12 个罗圈,并糊上白纸,然后分别在纸上画上形象生动的鼠、牛、虎、兔⋯⋯ 十二生肖属相图样。每个演员们手持一面罗圈,变化各种队形舞蹈,其寓意是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人人平安,吉祥如意。

30 年代后,随着庆阳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民间社火曾出现过一次高潮。民间社火队表演了许多新秧歌、新歌舞、活报剧等。40 年代,在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的宣传推动下,对民间社火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涌现出了不少文化新人物,编创出了一批新秧歌和新民歌。新正县木匠汪庭有编创的“绣金匾”、环县农民孙万福编的“高楼万丈平地起”等,至今流传不衰,在中华民族文艺史册上占有辉煌的一页。1944 年 10 月,新宁县南仓村秧歌能手刘志仁因编新社火节目出色,同民间歌手孙万福、庆阳县三十里铺社火头黄润等,出席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的文教英雄大会,分别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刘志仁还荣获了“特等艺术英雄” 称号,奖励布质奖状一面,毛主席还赠给刘志仁一条毛毯。

如今,庆阳社火队又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形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现在的社火队节目形式繁多,有跑旱船、耍狮子、舞龙灯、耍老虎、车故事、马故事、地故事、地云子、踩跷、跑马、跑驴、跑灯、顶灯、秧歌、民间小戏、大头娃娃、小歌舞、小演唱及一些民间杂耍等。在每一形式下, 又有许多具体节目,如在“地故事”这个形式下,就有“黑虎搬三霄”、“周武王观兵”、“夜战马超”等上百个节目。在“民间小戏”这个形式下有“张良卖布”、“两亲家打架”、“黑牛耕地”等 70 多个节目等。

每年春节,庆阳大地,几乎村村有社火队,一个社火队所需演员少则 70

多人,多则 100 多人。农村中有点特长的人差不多全派上了用场,他们各尽所能,为社火队做服装、道具等,剩下的人也都是热情的支持者,烧水送饭、问寒问暖,真正成了全民活动。每逢会演,观众如潮、小吃云集,连一些省内外的大报刊、电视台也派记者专程采访,真乃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