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的节俗

拉卜楞寺,坐落在甘南夏河县城的西端,是中国著名的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曾经是甘、青、川毗邻地区藏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拉卜楞”藏语叫“拉章”,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它从清康熙四十八

年(公元 1709 年)始建,距今已有近 300 年的历史了。

拉卜楞寺四面环山,南面为凤山,山上绿树红花、彩石清溪,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彩凤;北面是龙山,山上林木蓊翳、四季常青,像一条婉蜒横卧的游龙。龙凤两山之间,大夏河穿流而过,把山谷冲刷成一个形如有旋海螺的半圆形河谷台地,当地群众称为“吉祥右旋福地”,拉卜楞寺就建筑在台地上。

拉卜楞寺占地 1234 亩,建筑面积 82.3 万平方米,拥有经堂 6 座、佛殿

84 座、藏式楼 31 座,佛宫 30 院、经轮房 500 间,以及各种寺塔和众多的僧舍等。站在龙凤二山远眺,只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金顶,金碧辉煌,闪闪发光,十分壮观。

拉卜楞寺的主要建筑有闻思院(又称大经堂)、续部下院、续部上院、时轮院、医药院、喜金刚院等六大学院和十八囊欠,辨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等。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宏丽;富丽堂皇,独具风格。形式有藏式、汉式、藏汉混合式。结构分土木、石木两类,有的绚丽、有的精巧、有的雄伟、有的纤秀,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显示了劳动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

拉卜楞寺每年有 7 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其中以农历正月毛兰姆法会和七月的敦白日扎法会的规模最大,最为隆重。届时,来自甘肃、青海、四川和内蒙古等地的信徒,齐聚一起,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毛兰姆法会,又译作祈愿法会。每年自农历正月初三晚起,至正月十七日止,历经 15 天。拉卜楞寺的全体僧人,每天要在大经堂诵经 6 次。同时还要举办放生节、晒佛节、酥油花供灯会、转香巴等节庆。其中尤以晒佛节、酥油花供灯会、转香巴节庆活动极有风趣。

晒佛节,又称亮佛节,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午前进行。开始时,由大法台率领各囊欠代表和寺内所有在职僧官,从寺院到河南蒙旗亲王府前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由“花身土地”为前导,边跳边舞,狮虎双跃,为维持队伍秩序,不时向拥来的群众跌群撞,僧官“夏俄”也不时挥动手中柳条,指挥着围观顶礼的群众,以保持大法台率领的僧众队伍的整齐。尽管如此,仍有群众伺机跑到彩绣大佛像前顶礼。当晒佛队伍把当年要晒的佛在晒佛台挂好后,僧众即刻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群众无不肃然,默默念诵,祈祷平安。

酥油花供灯会在农历正月十五晚举行。这时,各个学院、囊欠的僧人们,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大经堂周围各自固定的位置上支好木架,将制好的酥油花陈列其上,并供上酥油灯。这些由糌粑、酥油、颜料塑成的油塑,无论拟人状物,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如“文成公主进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盆景花卉”等,都能将人物的感情、山脉的折叠、花瓣的纹理、树叶的脉络雕塑得精致细腻、维妙维肖。特别是盆景花卉油塑, 都塑得水灵灵的,仿佛能沁透出缕缕清香。观看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直至深夜。

转香巴,意为转弥勒,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举行。这天,僧人们抬着弥勒佛从大经堂开始,在乐队伴奏下,绕寺一周,表示释迦牟尼佛五千年教法当有五佛(拘留孙佛、拘那舍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治世。因弥勒佛在众佛中是代表未来,所以大批信徒都争相转“古拉”,触像领灌, 祈愿未来幸福。全寺的“格西”们则在大金瓦寺转“古拉”,以示与一般僧

俗有别。

自转香巴后,毛兰姆法会于正月十七日正式结束。

敦白日扎法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共 17 天。法会的正式日期在七月初八。这天早晨,先到大经堂背后献佛,同时到冬季讲经台上陈列嘉木样大师及大活佛的遗物,信徒们纷纷触首付福。午刻时分,嘉木佯大师和四大色赤、八大堪布及各囊欠活佛,全部登上前殿二楼的前廊,观看在“多加塘”广场演出的圣僧米拉日巴劝儿猎夫贡保多吉的故事。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拉卜楞寺还要举办燃灯节,意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圆寂。这天,拉扑楞寺的各经堂、佛殿全部开放并换置新供物。僧俗群众手提酥油盒,拿着炒面,柏树枝和藏香,络绎不绝地走堂串殿,煨桑焚香,添油叩首,顶礼膜拜,并绕寺周转经轮。到了晚上,全寺经堂、佛殿等建筑物上都点燃灯火,静穆而灿烂,十分壮观,僧众们诵赞宗喀巴大师之声和长管号的齐呜声,荤然一体、庄严肃穆实属拉卜楞寺的风俗奇观。

拉卜楞寺对春节也很重视。藏族虽有自己的藏历年,但拉卜楞地区的藏民早已习惯和汉民一同欢度春节。除夕晚上,寺院乐队奏乐辞旧岁,初一早晨奏乐迎新春。接着,嘉木样设宴于德容宫,按嘉木样、佛师、佛父、襄佐、亲王的位次坐定,由小僧舞蹈。之后,由嘉木样率领,依次到主奉第一世嘉木样佛前朝拜。然后,由大囊管家设宴于德容宫,全体官员按次序坐定,大囊管家献上春节贺礼。贺礼一般由“迭卡”(即干果类)、羊只组成,献给嘉木样迭卡 13 种、全羊 1 只,其余官员按职级大小依次减少。

大年初一早上,全寺僧众在院内或巷道欢呼,以示欢庆。外出时怀里揣着一包礼品(白糖、红枣、柿饼、葡萄干等)和一条哈达,遇见相好者,互祝新年好,并交换礼品和哈达,也有互相请客的习俗。春节期间,僧人们的文娱活动力踢球。根据宗教要求,球是用 12 块牛皮做成,代表 12 缘生(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内装牛膀胱作为球胆。踢球无规则,谁踢的高,即认为谁今年运气好。直至初三下午毛兰姆法会开始,即告结束。

在以上法会和节日期间,远近各个地方的农牧民群众除了朝佛之外,还赶着牛羊、马匹,带着皮毛和酥油等畜产品,各地的商贩也运来哈达、绸缎、礼帽、腰带、皮毛、珍珠、玛瑙、珊瑚等民族用品,以及面粉、糖、茶、龙磁碗、铜锅、铜壶、腰刀等日用百货,进行民间贸易,真乃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