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碑和玉泉碑

黄龙碑,全名“武都太守李翁西狭颂”,又名“惠安西表”、“西狭颂”。它和陕西汉中的“石门颂”,陕西略阳的“郙阁颂”一起,并称东汉书法艺术三宝。又因其完好无损,字迹清晰,未离原址,被世人崇为三宝之冠。

黄龙碑位于陇南成县城西 10 公里处的天井山下,因在黄龙潭左侧摩崖成碑而得名。

黄龙碑立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 171 年),系下辨(今成县)仇靖作颂

并书。碑高 2.2 米、宽 3.4 米。碑额刻有“惠安西表”4 个篆字。正文阴刻

20 行,385 字,字两寸见方。后有小字题名 12 行,142 字,属汉隶真迹。碑文大意是歌颂武都太守李翕修治西狭险道的功绩。用笔沉着稳健、精凝神远、匀整洁净,观之令人心荡神怡;结体奇崛多变、锚落有致、趣味横生、有透星漏月之艺术效果。碑文右侧刻有“五瑞图”,绘有黄龙腾空飞舞、白鹿引

颈长鸣、嘉禾簇簇、甘露欲滴,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国内外旅游者均视为瑰宝,寻寻觅觅、争争抢抢,千方百计出高价购买拓片。

黄龙碑四周风景绮丽。天井山雄伟险峻,奇峰卓立。鱼窍峡一涨中流, 短瀑相接。黄龙潭碧碧澄澄,幽深莫测。碑前依崖飞檐护亭宏丽、栈道云梯壮观,石瞪、石桌连椅洁净,不但可供游人欣赏碑书,还可供游人游山逛景。

玉泉碑,又名“赵孟黄龙碑和玉泉碑 - 图1诗碑”,位于玉泉观上。

玉泉观,坐落在甘肃天水市城北,初称城北寺、崇宁寺、邽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久用可乌发美容、明目除疾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粥吟有的“邦山寺北郊,名山有玉泉”的名句而得名。

玉泉观依中梁山(古称邦山,明代称天靖山)而建,坐北向南,从中轴线起,自下而上的有通仙桥、太阳庙、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皇阁、第一山牌坊、上清宫、两侧有雷祖庙、三官殿、李杜祠、仓颉宫、文殊殿、文昌宫、北斗宫、玉泉亭、静观亭、神仙洞、二公祠、天靖楼等,是一处建筑精美,风景秀丽,传说动人的道家胜地。

玉泉观始建年月不详,从现存“创建玉泉观碑石”得知,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大德六年(公元 1302 年)所建。《秦州志》还载:元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即今玉泉观玉泉井南的神仙洞内。现神仙洞崖上,翠柏蔽日,虽在盛暑,也觉清凉爽人,尤以崖顶露根古柏,根露交织如发辨,俗称辨柏,乃为玉泉观一奇观。神仙洞西南,即为诗碑。诗碑共四幢,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黄龙碑和玉泉碑 - 图2草书。碑

高 1.82 米、宽 0.76 米、厚 0.14 米,拱顶,有底座,一字排列在长 20 米、

宽 2.5 米,筒瓦飞檐、红栏巧筑的碑亭内。碑书五言绝句 4 首,笔势回旋跌宕、气势磅礴宏伟、结体奇崛多变、风格苍劲遒丽,有一种虚灵高古、出神入化的艺术感染力。可惜四幢书碑中除一幢完整,两幢稍有破损外,一幢损坏严重。碑旁还有明嘉靖庚戍(公元 1550 年)巡按刘仑所镌:“赵松雪书早岁法王右军,后感夫人言,乃自成一家,而风格不群,脍灸人人者,亦不在右军下,其传盛于大江南北。余入秦偶见此本,守巡李君时达清付诸石⋯⋯” 的题跋。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这时春节热闹气氛未衰,人们三五成群,相约朝观,道上万头簇动,碑前文人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