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和政策

非洲有 58 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中国和非洲经贸

往来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现已有 50 多个非洲国家同我国建立了贸易关系,近年来,中非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 贸易额有较快增长。1995 年是中非贸易蓬勃发展的一年,全年贸易额达 39.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8.3%,其中出品 24.9 亿美元,进口 14.3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42.6%和 59.6%,南非和埃及是我国在非洲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中国与南非的贸易额为 13.2 亿美元,中埃贸易额为 4.5 亿美元。

目前中非贸易额愈亿美元的国家有 10 个,即南非、埃及、安哥拉、加蓬、摩洛哥、肯尼亚、利比亚、尼日利亚、苏丹和多哥。

  1. 我国对非洲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1995 年,我对非机电产品出口

8.6 亿美元,占对非出口的 34.5%,比上年提升 1.4 个百分点。轻纺产品仍是我对非出口的主要商品,其中纺织品出口 4.6 亿美元,占对非出口的 18.5

%;服装出口 1.8 亿美元,占 7%;鞋出口 1.9 亿美元,占 8%。

  1. 贸易合作方式多样化。除了商品贸易外,双方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项目明显增加。合作形式包括援建各类生产性项目、技术合作、承包工程、培养各类人才等。据海关统计,截止 1996 年 6 月底,我

国公司在非洲国家共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 5840 项,合同累计金额

80.5 亿美元,完成营业额 55.84 亿美元。

尽管我国同非洲国家的经济贸易交往有了进一步扩展,但双方贸易额在中国或非洲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小,均不足 2%,双方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针对中非贸易现状,中央领导提出:第一,继续提供我国力求所及的援助,落实援外改革精神,加速援助方式的改革。使用政府优惠贷款帮助受援国建设当地需要、又有资源的生产性项目,将援外与投资、贸易、互利合作结合起来,推动我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的长期合作;第二,为我国与非洲国家间发展经济贸易合作排除障碍和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第三,集中力量, 在非洲有选择地启动一些资源开发项目和工程技术项目,即能给非洲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又能帮助我国获得一些短缺的资源。

国务院提出了改革我国援外方式的方针政策。今后我国的援外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方式。这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援助方式,其优点在于政府援外资金与银行资金相结合,能扩大对外援助的规模,银行作为实施优惠贷款的执行机构,能提高援外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双方企业的投资合作,带动我国机械设备、材料和技术的出口;二是援外项目合资合作方式。其优点在于使我国政府与受援国政府对援外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实现我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的直接合作;三是适当增加无偿援助,一般不再提供新的无息贷款。无偿援助灵活、多样,实施快,效果好,可以更好地配合外交工作的开展。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援外方式的政策精神,我们对非洲援助要坚持四条方针:

  1. 充分发挥过去由中国援建的大量老项目的作用,克服这些企业目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困难,经商须受援国同意,准备采取由双方企业合资经营的方式,中方企业派出管理、技术人员负责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交经济效益,

    着力帮助培养当地新一代现代企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最终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地化。

  2. 采取鼓励政策,推动中国的优秀企业到非洲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主要是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中小型项目,在当地建立合资经营企业,开始可以多发展进口中国零部件组装的装配企业,从易到难。

  3. 为了支持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的企业兴办合资企业,中国将提供由政府贴息的优惠低息贷款,以部分解决这些企业所需的启动资金。

  4. 在国家财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提供少量赠款,援建一些人民能够广泛受益的公共工程和社会福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