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蚌(Anodonta)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种类很多,分布极广,大多栖息在江河湖泊和池塘水底泥沙中,营底栖生活。

  1. 采集

采集河蚌时,应到水流缓慢、泥沙水底、浮游生物丰富的淡水水域中去寻找。如果水质清澈见底,往往能从水底发现它们半埋在泥沙中的身体;如果水质混浊,可用拖网把取,或将锚头抛入远处水中,使锚钩垂入河底泥里, 然后牵引锚绳,使锚钩在泥中移动,如锚钩与蚌接触,就被紧闭的蚌壳牢牢钳住不放。这样,蚌就被曳出水面。

河蚌离水后,虽然还能生活一段时间,但为了保持它们良好的生活能力,应该将采到的河蚌,及时放入盛有河水或池水的容器中带回学校。

  1. 培养

培养河蚌,应尽量依照其自然生境进行安排。培养容器最好选用瓦盆一类器具,不用或少用玻璃缸,因为瓦盆内的光线较暗,近似水底生境;培养容器选好后,要在盆底铺上一层大约 10 厘米厚的泥沙,为河蚌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盆中的水最好是干净的池水或河水,如果用自来水,必须经过充分晾晒;培养盆不要让阳光直射,应放在背阴地方,水温以 15~16℃为宜。

河蚌主要靠斧足在水底犁行,动作非常缓慢,感觉器官也不发达,不能主动捕食,而是靠外界进入体内的水流中的食物作为营养,是一类滤食物动物。其食物主要是一些小型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在培养过程中,应向水中引入衣藻等小型浮游植物,并可向水中投放馒头渣或面包渣,但数量不能多, 以免因腐败而使水混浊。

  1. 观察
  1. 观察外形。河蚌身体外面,有两片对称的介壳包被,无头无尾,和一般动物的体型很不相同。观察河蚌外形时,主要应观察介壳形状和区分身体的前、后端。河蚌的介壳呈黑色或黄褐色,背缘有韧带互相联结。韧带是富有弹性的角质物,可使双壳张开。河蚌的身体有前、后端,前端较圆,后端略尖。在近前端的背方隆起的地方,称为壳顶,绕壳顶的同心圆线称为生长线。生长线能反映河蚌生长的年龄。在河蚌身体后端两亮相接处,有由壳内的外套膜围成的两个孔,背缘的小孔是出水管的开口,腹缘的大孔为入水管的开口。

  2. 观察河蚌运动。河蚌在环境安静,光线微弱的情况下,伸出斧足在泥沙上运动。因此,要观察河蚌运动,应使环境保持安静和不发生振动,而且饲养盆中应保持弱光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河蚌会张开双壳,伸出斧足, 在泥沙上缓行移动,此时如果振动培养盆,河蚌便马上收缩斧足,紧闭双壳。

  3. 观察河蚌吸水和排水。当河蚌紧闭双壳,静卧泥沙之中时,似乎一切生命活动都已停止。其实,此时的河蚌正通过入水管和出水管中不停的水流与外界进行着物质交换。为了验证这一点,可用吸管吸取稀墨汁,在河蚌身体后端轻轻注入几滴,很快就会看到墨汁中的炭粒被入水管吸入,又由出

水管排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