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气候变迁

(一)气候变化概况

如同一切事物一样,气候也并非一成不变。气候变迁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沉积环境、生态条件和人类活动环境;而岩石沉积相、生物化石遗迹、植物群落分布、冰川进退、雪线变化和树木年轮等,反过来又为气候变迁提供了证据,人类活动遗迹和文字记载也提供了关于气候变迁的事实。气候变迁可分地史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三个不同时间尺度。

地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气候变化,现在正处于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的冰后期。在近万年的人类历史上,又有冷暖干湿的气候波动。

八千年前的西欧,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桦、榆、赤杨为代表),可见那时的气候比现在要暖而偏干;七千到五千年前,原来的落叶阔叶林已为针叶林代替,说明气候转为冷而干;至二、三千年前,气候又转为冷湿。

在我国,五十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发掘了西安半坡村仰韶遗址,用 C14 同位素方法定为 5600—6080 年前。那时西安一带尚有热带性动物水獐、竹

鼠。在黄河以北的安阳殷墟遗址(元前 1400—1100 年),同样发现大量的热带、亚热带动物化石;殷代甲骨文上有猎象的记载;山东历城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碳化竹节,说明那时黄河流域有竹子分布。据物候资料,三、四千年前,燕子在春分时节已到山东南部,而现在只到长江下游一带。这些事实都说明三、四千年前的中国东部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近二百或一百年间,世界各地先后建立了气象观测站网,记录了大量的气象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本世纪以来,不同地区的气温均有上升迹象,但各地上升程度有所不同。有人认为: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是全球性的回暖时期,本世纪多数地区的气温普遍升高,到四十年代达到最高点,

以后又开始下降。从图 3-56 和表 3-19 可以清楚地看出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目前世界气温正处于上升的后期,波动性大,夏季气温已有所下降。

五、气候变迁 - 图1

根据考察,喜马拉雅北坡雪线高度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为 5067 米,1961

年我国登山队测到的雪线已上升到 5800 米,即上升了 733 米;据 1960—1963 年调查,1910—1960 年五十年间,天山雪线上升了 40—50 米,西部冰川舌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