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8) 降水量随高度的分布

(1961—1970 年)

地点

年降水量( mm )

衡山南岳

2090.6

衡阳

1339.6

庐山

1835.5

九江

1300.0

黄山

2263.3

屯溪

1507.8

峨嵋山

1885.7

乐山

1365.4

气温、降水因地形和高度而不同。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并形成垂直气候带。由于山地本身对水热条件的影响,巨大而延伸的山体,往往成为自然地域分异的因素之一,例如我国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地,正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秦岭就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二)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随纬度呈有规律的分布,地球上的气候也相应地形成纬向分布的气候带。最初人们是从天文因素角度划分地球的气候带,但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也有人从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气候要素数值指标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气候带划分方案。

苏联Б.Π阿里索夫,以气团的地理类型及其经常活动的范围,从气候发生上划出如下的气候带(图 3-55):

  1. 赤道气候带 全年受赤道气团控制。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 26℃左右。年较差一般小于 5℃,海洋上小于 2 ℃,日较差一般小于 10℃,海洋上小于5℃。全年相对湿度在 80%左右,云量大。年降水量 1500—3000 毫米,季节分配均匀,最少月降水量超过 50 毫米。本带气候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以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扎伊尔河)流域为典型。我国的南沙群岛也属于赤道气候带。

  2. 赤道季风气候带 夏半年盛行赤道气团,气候特征与赤道带相似;冬半年盛行热带气团,天气晴朗干燥,降水显著减少。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均较赤道带为大。年降水量一般在 1000—1500 毫米,但分配不均,一年中

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之分,赤道气团盛行时期,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 80

%左右。属于本带气候的有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

  1. 热带气候带 全年盛行热带大陆气团。终年气温高(尤其是夏季), 年较差、日较差都比上述气候带为大,在大陆南部,年较差可达 20℃,日较差可达 30℃,空气干燥。年降水量自 1000—500 毫米或更少。大陆西岸处于信风的背风面,又有冷洋流经过,故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沿岸有荒漠分布; 大陆东岸,处于迎风面,故降水较多,可达 1000—2000 毫米,集中于夏季。属于本带气候的有南美中部,南非与北非,澳大利亚中、西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区。

  2. 副热带气候带 本带大陆面积广,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导致本气候带的内部差异。大陆东岸,冬季盛行极地气团,寒冷干燥,夏季热带海洋气团盛行,高温多雨,属于季风气候。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朝鲜及日本南部等地区属于这类气候。大陆西岸,夏季受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温高,降水稀少;冬季高压南移,受地中海锋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降水显著增多,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明显,故称地中海型气候。大陆内部,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

  3. 温带气候带 全年以中纬气团占优势,夏季受热带气团影响。在北半球的大陆东岸,冬季受中纬大陆气团控制,同时还受到冰洋气团的影响,故冬季严寒干燥;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属于季风气候。中国东北大部、朝鲜及日本北部、苏联远东地区都属这类气候。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中纬海洋气团活跃,沿岸又受到北大西洋暖洋流影响,故冬季比较温暖,夏季凉爽,年均温 7—10℃,年较差只有 6—14℃, 年降水量一般在 700mm 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属于海洋性气候。欧洲大西洋沿岸大部地区,南美南部和北美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属于这类气候。大陆内部,全年以中纬气团占优势,冬季受到冰洋气团影响,故冬季严寒。年均温不超过 0℃;最热月均温 20—22℃,最冷月均温-20—-25℃,年降水量 400

—600 毫米,相对集中在夏季。苏联大部分地区、中欧、挪威东部、瑞典、蒙古、

我国新疆北部及内蒙古大部、北美中部,均属于这类气候。

  1. 副极地气候带 夏季受极地气团影响,冬季受冰洋气团控制。由于纬度高,夏季日照时间虽然很长,但因太阳高度很低,所以气温仍然不高,最热月均温 0—10℃;冬季日照时间极短,甚至有极夜现象,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最冷月均温一般在-30℃,绝对最低气温,在西伯利亚东北部可达-60—

-70℃,年降水量约 250—300 毫米。亚洲及北美北部、北冰洋沿岸属于本带气候。

  1. 北(南)极气候带 为全球纬度最高的气候带。全年受冰洋气团控制, 极昼、极夜现象明显。年平均气温-20—-25℃,最低气温可低至-70℃以下, 甚至更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为冰雪覆盖,即使在夏季,气温仍在 0℃以下,只有边缘地区可及 0℃以上。全年降水只有 200—300 毫米。这是全球最冷的一个气候带。

Б.Π.阿里索夫画的气候带反映了全球气候水平分异的基本规律和气候基本特征,但缺乏严格的数量指标。

表征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是气温与降水及其二者相配合的状况。由于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若干气候类型的出现,这就是气候分类。例如, 在热带气候带内,因各地区年降水总量与年内分配状况差异,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月降水量至少 60mm,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在 1000—1500mm,年内明显存在干、湿季,形成热带季雨林或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年降水量稀少,全年高温,水分严重不足,则形成热带荒漠(干燥)气候类型。

目前,比较通用的是柯本气候分类法。它是根据一定月份(最热月和最冷月)中的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等定出指标,将全球划分为五种基本气候带;带以下分为十一种气候类型;类型以下又可分若干亚区:

1.A 热带气候 一年中,最冷月均温大于 18℃,年降水量超过 750 毫米。根据水分状况分两个类型:

  1. Af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最冷月均温大于 18℃,气温年较差小于 6℃;全年多雨,各月降水量都在 60 毫米以上,一年有二个高点, 或一长雨季一短干季。属于 Af 气候的有非洲刚果河(扎伊尔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西印度群岛等地区。

  2. Aw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最冷月均气温在 18℃以上,气温的年较差小于 12℃,雨量夏季多,冬季少,总量一般在 1000 毫米以上,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月的雨量不足 60 毫米,有明显的干季。属于 Aw 气候的有非洲扎伊尔一部分、巴西大部、委内瑞拉、墨西哥南部、印度和中南半岛大部、澳大利

亚北部等地区。

2.B 干燥气候 最暖月均温大于 10℃,年蒸发量超过年降水量。根据干燥程度分两个类型:

  1. BS 干燥草原气候:气温较差大,降水稀少。以下列公式确定 BS 气候的界限:

冬雨区 r<2t 年雨区 r<2(t+7)夏雨区 r<2(t+14) 式中,t 为年均温(℃);r 为年雨量(cm)

上式,冷季最多月雨量至少 3 倍于热季最少月雨量,属于冬雨区;热季

最多月雨量至少 10 倍于冷季最少月雨量,属于夏雨区;不足二者比例的属于年雨区。属于 BS 气候的有撒哈拉南北边缘,南非和东非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西部,苏联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蒙古南部,北美中部,南美部分地区和澳大利亚的沙漠边缘。

  1. BW 干燥沙漠气候:夏季高温,日较差大,降水极少,空气干燥, 多风沙,有偶发性阵雨。确定 BW 气候的公式为

冬雨区 r<t 年雨区 r<t+7 夏雨区 r<t+14

属于 BW 气候的有撒哈拉、卡拉哈里、阿塔卡马、北美中部、阿拉伯半岛东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中亚、中国西北部、澳大利亚中部。

3.C 温暖多雨气候 最冷月均温为 18—-3℃之间,没有长期积雪。根据降水分配状况分三个类型:

  1. Cw 温暖冬干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夏季最多月雨量至少 10 倍于冬季最少月雨量。这类气候包括中国大部、印度北部、非洲东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东部等地区。

  2. Cs 温暖夏干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冬季最多月雨量至少 3 倍于夏季最少月雨量。这类气候包括地中海沿岸、非洲南部、智利中部、美国西南部沿海等地区。

  3. Cf 温暖常湿气候:年内降水分配均匀,介于 Cw 与 Cs 之间。欧洲大部、日本、朝鲜南部、中国的东南部、美国的东北部、智利南部、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部均属于这类气候。

4.D 湿润寒冷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 10℃以上,最冷月均温-3℃以下。降水量超过 B 带的界限,冬季有稳定的雪盖,所以又称为北方雪林气候带。南半球没有这个气候带。根据降水情况分两个类型:

  1. Dw 寒冷冬干气候: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少,夏季较暖,降水多, 夏季最多月雨量至少 10 倍于冬季最少月雨量。分布区大致在北纬 45°—60

°之间,如中国东北部、苏联西伯利亚等地区属于这类气候。

  1. Df 寒冷常湿气候:全年有降水,但沿海冬季稍多,内陆夏季稍多。分布在北纬 60°—70°之间,大陆西岸较宽,东岸较窄。

5.E 冰雪带或极地气候带 最热月均温在 10℃以下,冬半年严寒。

  1. ET 冻原气候:土壤下层全年冻结,多年冻土层分布极广,称寒漠

气候。亚洲北冰洋沿岸,加拿大北部,属于本类气候。

  1. EF 冰原气候:各月气温均在

    0℃以下,冰雪常年不化,是全球最冷的一个气候类型。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中部属于这类气候。

柯本的气候分类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能够反映气候上的主要特征,并与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实际相结合;

②各气候类型有具体数量指标,概念清晰,使用方便;

③以少量拉丁字母组合表征各类气候,含义明确,易于区别;

④与气候发生的原则基本一致。

但柯本的分类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气候同其他自然要素一样,是逐渐变化过渡的,柯本的数量指标还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地气候由量变到质变的界限;加以这一分类是以世界为对象,应用于局部地区过于粗略,与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尽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