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热量带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尽管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全球范围来看,热量分布总趋势仍然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向高纬呈带状排列,形成地球上的热量带。热量条件与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分布关系密切,热量带又是形成地球气候带的基础。

热量带的划分有着不同的标准。有人从天文因素考虑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布,认为纬度是

引起热量变化的首要条件。图 3-16 是按纬度划分的热量带:南北纬 10°之间是赤道带,全年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年变化很小;南北纬 10°—25

°之间为二个热带,热量丰富,但有季节变化;南北纬 25°—35°之间为二个亚热带,这是由低纬向高纬过渡区,季节变化明显;南北纬 35°—55°是二个中纬度带,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南北纬 55°至极圈是二个亚极地带,昼夜长短虽有很大的变化,但因这里太阳高度角全年很低,太阳辐射已大为减少,热量明显不足;极圈以内,是南北半球的极地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是全球热量最少地带,地表全年为冰雪覆盖。

根据纬度划分热量带,并不能反映地表热量分布的实际情况。因为地表特征、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对太阳辐射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热量带并不与纬度带完全一致。实际上热量带的划分多以年平均温度、最热月温度和积温等为指标。例如,下面是热量带划分的一个方案:

①热带:年均温高于 20℃,大约在南北纬 30°之间。

②两个温带:在北半球,温带的南界为年均温 20℃等温线,北界为最热月均温 10℃的等温线,这条北界刚好符合森林分布的北限。在南半球,情况也是这样,但方向则相反。

③两个寒带:南北半球均介于最热月均温为 10℃和 0℃的等温线之间。

④两个多年冰冻区:其最热月均温在 0℃以下。在北半球,分布在格陵兰中央部分和北极附近;在南半球,则包括南纬 60°以南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