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陆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陆地水,包括大陆冰盖和冰川在内,只占全球水量的 3%左右,而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淡水湖和河流水量,只占 0.1%。陆地水资源的丰缺, 显然决定于降水量的多寡。全球平均年降水量约 660 毫米,应该说是比较充足的,但降水分布远不均匀。某些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降水量能够满足需要, 但地球上约有一半地区,包括亚洲大部分,澳大利亚中部,北非大部,中东和北美西部,水资源却严重不足。

随着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水量也大幅度增长。据统计,自 1900 年到 1975 年,全世界每年农业用水由 3500×108m3 增加到 21000×108m3,增长了 6 倍;工业用水由 300×108m3 增加到 6300×108m3,增长了 21 倍。由于人口增长,能源和工业的发展,各种耗水工业的建立,以及灌溉面积的扩大, 对水的需要近年又有了新的增长。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造成海洋、河湖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陆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就成为具有全球性质的重大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65—1974 年间,实现了一项广泛的国际合作计划——国际水文十年,以研究世界水资源和水平衡。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论,天然海水的利用仍十分有限,而采取淡化措施则需付出昂贵的代价;利用漂浮冰山也非常困难。显而易见,河川径流在长时间内仍将是人类最基本的水源。

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的动储量具有可恢复性和一定的自净能力。可恢复的淡水资源的数量相当于全世界河流每年流入海洋和内陆湖的水量,但其实际可能利用率不超过 40%,而且时空分布都极不均匀。这样一来,居住着世界2/3 人口的欧亚两洲,到 2000 年时对水的需要将超过实际可能利用水资源的

50%。由此看来,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尽量防止它遭受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其中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结构的研究,水文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水平衡各要素及有关流域热量和盐分平衡,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