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土壤资源

一、土壤资源的特点和现状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各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它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土壤具有一定的生产力,通过人的劳动可以在土壤上生产出人类必需的各种有机物质的产品。就是说,它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基本源泉和主要的凭藉。土壤生产力的高低,既取决于土壤资源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人类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土壤为主体所构成的土地,由于人们对它的占有和使用形成了一种土地关系。因此,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产关系的客体。土地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土地利用不单是一个自然范畴,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范畴。这种土地关系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均有重要的影响。

  2. 土壤资源的面积(数量)是有限的。土壤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形成发展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人类通过劳动可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但不能在地球表面现有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土地面积,也不能用其他生产资料来代替。这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基本上也是如此。因此,人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和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使有限的土壤资源产生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3. 土壤资源具有可更新牲和可培育性。土壤在合理的经营管理之下,注意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使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地发展,土壤肥力就可以得到周期性的恢复,生产力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反之,在掠夺式的经营管理之下,

只用不养,肥力得不到恢复,生产力也不断下降,以至衰竭。这也表明,土壤资源的可更新性是有条件的。

  1. 土壤资源在空间上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等变化。由于土壤资源不象其他生产资料可以随意调拨和转移,而具有固定空间位置和明显区域性特点;同时它亦是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常受外界水热条件的季节变化等影响。因此,土壤资源的利用只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

世界上土壤资源的现状,可从各种数量和质量的对比来进行说明。从表7-9 可以看出,整个陆地上各种土壤类型的总面积约为■1.38×108km2。据初步估计,其中可耕地约 30 亿公顷多,占总面积的约 20%。但各类土壤所占的比例和分布各不相同。可耕地主要出现在土壤肥力较高和当地气候条件较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如黑土、黑钙土、冲积土、棕色森林土、红壤和黑粘土等。在别的土壤类型中,不是因气候过干或过冷,就是因坡陡或石质等太多的限制,故可耕地甚少。

据 1965 年统计,在可耕地中当时已经垦种的面积比例,以欧洲和亚洲为最高,分别占 88%和 83%;苏联和北美次之,分别为 64%和 51%;非洲、南美和大洋洲最低,分别为 22%、11%和 1%(表 7-9)。当时世界耕地的垦殖指数,恰为全球陆上各种土壤总面积的 1/10。目前我国的耕地约 1 亿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