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10 各纬度上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北纬(度)

5

15

25

35

45

55

65

相对湿度(%)

79

75

71

70

74

75

82

二、蒸发

(一)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叫蒸发。蒸发过程的发生,取决于实际水汽压

  1. 与饱和水汽压(E)二者对比关系。当 e<E,蒸发进行;e>E,蒸发停止,并可能产生凝结;e=E,处于动态平衡,即逸出水面的分子数与进入水中的分子数相等。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有:

    1. 蒸发面的温度 蒸发面的温度愈高,蒸发过程愈迅速。因为温度高时, 蒸发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大,饱和差也比较大。这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2. 空气湿度和风 空气湿度愈大,饱和差愈小,蒸发过程缓慢;空气湿度愈小,饱和差愈大,蒸发过程迅速。无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靠分子扩散向外传递,水汽压减小很缓慢,容易达到饱和,故蒸发过程微弱。有风时, 蒸发面上的水汽随气流散布,水汽压比较小,故蒸发过程迅速。

    3. 蒸发面的性质 在同样温度条件下,冰面饱和水汽压比水面饱和水汽压小,如果当时实有水汽压相同,冰面上的饱和差比水面小,因而冰面的蒸

发比水面慢。由于海水浓度比淡水大(海水含有盐分),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水比淡水蒸发慢;清水蒸发比浊水慢,因为浊水吸热多,温度升高快。

影响蒸发速度诸因素中,温度是经常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温度愈高,蒸发愈快;反之,愈慢。其次是风速,风速愈大,蒸发愈快;反之,愈慢。

(二)蒸发量

蒸发消耗的水量称为蒸发量,以蒸发失去的水层厚度(mm)表示。目前气象台站采用蒸发皿观测蒸发量。蒸发皿是一个口径 20 厘米、高约 10 厘米的圆盆。倒入清水若干,24 小时后量测水量,二者的差值即蒸发皿的蒸发量。这一数值并不能代表当地的实际蒸发量。测量自然界的实际蒸发量是比较困难的,通常根据经验公式推算。

蒸发量的变化一般与气温变化一致。一日内,午后气温最高,蒸发量最大;日出前气温最低,蒸发量最小。一年内,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小。

蒸发量的空间变化,受气温、海陆、降水量诸因素影响。从气温条件来说,气温的分布因纬度而不同。纬度越低,气温越高,蒸发能力越强。

如我国东南沿海年蒸发量为 900mm,而东北北部只有 300mm 左右。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海洋上水汽来源充足,大陆上水汽来源一般较少。所以海洋上的蒸发量多于大陆,并有自沿海向大陆内部显著减少的趋势。

蒸发量大小与所在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有关系,一般说来,降水量多的地方,蒸发量也大;反之,蒸发量小。在同一地区,蒸发量因海拔高度而不同, 例如庐山牯岭年蒸发量 1008.6mm,山下九江为 1612.9mm。这主要是由于两地气温不同的缘故。在干旱地区,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很少,例如我国柴达木盆地的冷湖,年蒸发能力可达 1500 毫米以上,但那里的年降水量只有

14.1 毫米,所以实际蒸发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