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地方气候和小气候

局部地貌(方位、坡向)、森林、水体、土壤性质等影响,下垫面结构不均匀,引起近地面层的热量与水分状况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特征,而是在大的气候类型下,形成小气候和地方气候。小气候和地

方气候在概念上的差别在于范围的大小。中尺度的气候分异,称为地方气候;小尺度分异则称小气候。

小气候与农业、林业、牧业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关系。例如, 我国华南及云南南部某些地区,大规模发展某些热带经济作物的水热条件并不理想,但如选择适当的地形部位,越冬条件就能得到保证;浙江省目前正在利用山地与海塘气候特点,大力发展柑桔;江苏太湖东岸湖滨地段桔子能够正常生长,显然和湖泊气候,以及适宜的地貌条件有关。疗养地通常选择在海滨、湖滨以及山地的一定高度上,这也与湖泊、海滨气候冬暖夏凉,山地夏季凉爽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小气候的形成

形成小气候的物理基础是近地面热量与水分的变化。各种暴露的自然表面,例如土壤(干与湿、颜色深浅)、水面、植被表面、雪面等等,都是既吸收外来的辐射,同时又不断地向外发出辐射。不同的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反射特点都不相同。

从表 3-30 可见,不同的地面有不同的反射率。土壤颜色深浅、植被类型等都对反射率有影响。新雪的反射率最大。水面的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直射比斜射的反射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