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9—3 中国三个大区的主要特征

**(据席承藩、丘宝剑等)**①

大区

东部季风大区

西北干旱大区

青藏高寒大区

占全国总面积%

47.6

29.8

22.6

占全国总人口%

95

4.5

0.5

气候

季风,雨热同季;局部有旱涝

干旱,水分不足限制了温度发挥作用

高寒,温度过低限制了水分发挥作用

地貌

大部地面在 500 米以下,有广阔的堆积平原

高大山系分割的盆地、高原,局部窄谷和盆地

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原及高大山系

地带性水文

土壤

植被

农业特征

纬向为主

河系发育,以雨水补给为主,南方水量充沛, 北方稀少

南方酸性、粘重,北方多碱性;平原有盐碱, 东北有机质丰富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至落叶针叶林,草甸草原

粮食生产为主,干鲜

果类,林、牧、渔业

经向或作同心圆状

绝大部分为内流河,雨水补给为主,湖泊水含盐

大部分含有盐碱和石灰, 有机质含量低。质地轻粗,多风沙土

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局部山地有森林

以牧为主,绿洲农业

(垂直为主)

西部以内流河,东部为河流发源地,雪水补给为主

有机质分解慢,作草毡状盘结,机械风化强

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谷沟中有森林

沟谷及低海拔原面有农业,高原牧业

① 席、丘等人方案的界线与图 9-15 的界线有差别。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其他成分的影响,我国可分为六个热量带(及亚带)。各带的划分以活动积温总和(即年内日平均温度≥10℃持续期内的总和)为主要参考指标。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年积温在2000℃以下,而且内部差异大,故另列为一个特殊区域。

  1. 寒温带位于东北北部。年积温在 1700℃以下,冬季酷寒,温暖季节短促,许多地方有多年冻土分布。主要作物有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主要树木为落叶松和落叶小树。林下为漂灰土,林间有沼泽土,平地为草甸土。以林业和狩猎业为主。它是欧亚泰加林带向南延伸的一部分。

  2. 温带包括东北三省的大部分、内蒙古和宁夏的全部、甘肃中西部以及新疆北部和天山山地。除山地外,年积温为 1700—3500℃,年平均温度 0— 8℃,年内气温变化剧烈,冬季不能从事田间活动。有三个月以上的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最冷月平均气温-8—-24℃,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度为 22— 25℃。在这个气候带内,一年只能一季农作,以耐寒的春小麦、莜麦、马铃薯、亚麻和甜莱等为主,夏季可种早熟的大豆、玉米、谷子、高粱和水稻。南缘局部地点虽能栽种冬小麦、棉花、花生等,但收成不稳定。一般落叶果树,在冬季需要一定的防寒措施才能栽培。东部和西部山地是落叶松、云杉、冷杉等优良用材林木和梅花鹿、水獭、海狸、猞猁、紫貂等珍贵兽类的产区; 中部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牧区,出产牛、羊、马和骆驼。天然植被在水分充足地域为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水分不够的地方为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土壤有暗棕色森林土、灰色森林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灰棕漠土以及风沙土等。冬季土壤冻结深度在 1—1.2 米,或更深,属季节重冻区。

  3. 暖温带包括山东和辽宁半岛、华北大平原、黄土高原、以及新疆东部和塔里木盆地。东部以秦岭淮河线为南界。年积温为 3200—4500℃,夏季月平均温度颇高(25—28℃),与亚热带几无显著差别。因此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一年生作物如棉花,除靠近北界外,生长很好。冬季温度颇低,最冷月均温在-8 与 0℃之间。冻土深度在 1 米以内,冻结时间短,属中、轻度季节冻区。农作物以小麦、杂粮、花生、大豆等为主,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少数为一年二熟或一熟。水果有苹果、梨、桃、葡萄、柿等,品质优良,是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在湿润和半湿润区,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黄土高原西北部为森林草原。南疆为荒漠。土壤自东向西也有明显变化:棕壤、褐土、灰褐土(相当于一般所称的黑垆土)和棕漠土等。

  4. 亚热带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年积温 4500

—8000℃,最冷月气温 0—16℃。夏季气温近似热带。可栽培一年生热带作物。冬季有霜冻,除温带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等能正常生长发育外,其他作物如玉米、甘薯、水稻等不能越冬。多年生热带作物,除南部少数地方外均不能生长。农田每年二至三熟。亚热带多年生经济作物有柑桔、油桐、

茶、油茶等,并有不少温带性落叶果树。地带性天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树种和结构比热带森林简单。针叶树有杉、马尾松、云南松等。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体。亚热带是热带与温带之间过渡带。我国气候受季风影响,夏温高,冬温低。因此,亚热带所跨的纬度比较大,在其内部与温度有关的差异亦比较大。通常可分为南、北、中三个亚带。北亚热带的特征接近暖温带, 年积温为 4500—5300℃,无霜期长达 210—250 天。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黄褐土,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为本带的典型代表。南亚热带的特征接近热带,年积温为 6500—8000℃,年平均温度为 21—24℃, 最冷月温度在 13—16℃。大部分地方全年无霜或少霜,作物一年三熟,甘薯可越冬。热带性水果如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木瓜、洋桃等有大量生产, 但椰子、槟榔、树菠萝、杧果等则不能生长或不结果。橡胶也因易受寒害而难于立足。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植被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组成和结构都较热带季雨林简单。

  1. 热带 包括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和滇南。年积温达 8000—9000℃, 全年无霜,最冷月温度在 16℃以上。低地植被为热带季雨林或雨林。许多农作物如甘薯、玉米、水稻、甘蔗等可在冬季种植。在南部水肥有保证的地方, 水稻年可三熟。而冬小麦、油菜等由于缺乏春化阶段所需的低温,产量很低而没有实际的生产意义。本带除出产前述南亚热带的各种热带性水果外,还能栽种三叶橡胶、油棕、椰子、腰果、咖啡、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地带性土壤以砖红壤为代表。此外,山地垂直带的结构也较复杂。

  2. 赤道带 包括南沙群岛等低纬地区。年积温在 9000℃以上,终年气温变化很小。这些岛屿由珊瑚礁构成,生长着热带海岛森林(灌从矮林),土壤为富含鸟粪的磷质石灰土。

(二)地区和地带的划分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地区的划分主要考虑气候的干湿差别,并直接在各热量带和青藏高原内划分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因此具体划分出来的地区数目有 15 个(不包括亚地区),有的地区面积偏小。如表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