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7-1 耕作土壤的剖面构造和特点

层次

代号

基本特征

耕作层

A

经长期耕作种植,熟化程度高,腐殖质含量丰富,暗灰色,

土层疏松,以团粒结构为主

犁底层

P1

经长期反复压实,呈片状、层状结构,紧实,腐殖质显著

减少

半熟化层

P2

受上层渗漏水淋溶作用明显,颜色不均匀,由于耕作时间

及技术措施不同,厚度不一,对作物生长和肥力仍有一定

影响,为 A 、 B 间过渡层之一

心土层

B

熟化程度很弱,淀积作用明显,呈块、柱状或棱柱状结构,

颜色与自然土壤的同层次相似,厚度变化大

底土层

C

几乎未受耕作影响, 成土作用弱,保持母质的特点,常可

出现潜育化现象

土壤剖面的总厚度和各层的厚度在各种土壤和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差异。它既取决于成土条件,也取决于成土过程持续的时间及其历史。因此, 土层的厚度往往可作为土壤发育程度的一种标志。例如,浅薄的土层,常见于土壤发育程度较差的极地、剥蚀强烈的山地、新喷出的熔岩区和荒漠等地。深厚的土层则常见于草原和热带地势平缓、排水良好的森林区。湿热带的土壤剖面如果包括风化壳在内,厚度可达数十米。关于划分这类土壤层的下限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大致可以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影响所及的深度为限,或者以风化程度和矿物组成的特点来划分。

根据土壤剖面的层次构造与土壤发育程度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图 7-3):

  1. 发育程度很低的土壤其剖面构造简单,通常只有很薄的 A 层和 AC 层, 尚无淀积层的发育。常见于极地、高山和新母岩出露等地方。

  2. 发育良好的土壤具有完备的层次构造,基本层次及各亚层分异明显, 层序正常。常见于气候、植被等成土条件良好和侵蚀作用微弱的地区。

  3. 发育过程受干扰的埋藏土壤即在原有土壤剖面之上又覆盖和发育了新的土壤剖面,因而使层次的组合和顺序出现重复和多样化。它发生于接受简断堆积的地区或受人工干扰所致。

  4. 受强烈剥蚀的土壤由于强烈的风蚀或水蚀,使原来土壤上部层次消失,成为不完全的剖面构造。见于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