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14 世界与我国最大降水强度状况

降水强度大小关系到降水量的利用价值。降水强度过大,地表径流过程迅速,不利于河川径流调节,同时还容易引起山洪暴发,洪水为患,例如 1975

年 8 月河南南部特大洪水的形成就与特大的降水强度有直接联系。

  1.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因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而不同。例如,赤道带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在春分和秋分所在月份相对较多。北半球的温带大陆西岸,降水分配比较均匀;大陆东岸则集中在夏季。地中海区域,降水集中在冬季;同纬度大陆东岸集中在夏季。我国西南季风区,6—10 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 85—90%。我国东部,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雨季愈短,夏雨愈见集中。例如,广州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量的 46.5%,冬季占 9%;北京夏季占 75.1%, 冬季只占 1.7%。

  2. 降水变率 各地降水量在年际、年内各月间也是变化的。由于各地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其变化情况并不一致,有些地区变化不大(相对较稳定),有些地区变化明显(不稳定)。表征某一地区降水的变化程度的降水变率 Cv 就是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其公式为

C = 距平数 ×100%

v 平均数

式中,平均数为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平均数之差值。①例如,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000 毫米,多年平均距平数为 200 毫米, 则

Cv( 平均)

= 200

1000

×100% = 20%

降水变率大小,表示某一地区降水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一个地区降水量丰富、变率小,说明水资源利用价值高。变率愈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即年际间降水量正或负距平值很大,这种情况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 变率愈小,则表示年降水接近平均数,这就是正常年景。我国降水变率基本情况是:北方大于南方,内陆大于沿海。长江以南在 20%左右,黄淮之间 20

—30%,华北超过 30%,西北内陆超过 40%。西南季风区变率最小,只有 10%

① 距平数有一年或多年平均值。多年平均距平的求法,是将各年距平数(有正有负,取其绝对值)相加, 以相加的年数来除,就得平均距平,用平均距平计算,就得平均变率。距平数大于平均数为正距平;小于平均数,是负距平。

左右。内陆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已没有实际意义,例如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的且末,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8.3mm,但 1968 年 7 月 22 日一天降水量却达42.9mm。

(四)降水量的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受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制约。从降水量的纬度分布来看,全球可划分四个降水带(图3-40):

(l)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地带是全球降水量最多地带,年降水量至少 1500 毫米,一般为 2000—3000 毫米。如果气流运动方向与地形相配合,可以形成大量的降水。例如,尼加拉瓜圣若德尔-苏尔(11°N)年降水量 6588 毫米;哥伦比亚中部的阿诺利(7°N)年降水量 7139 毫米;非洲喀

麦隆山地西坡(4°N)年降水量高达 10470 毫米。

(2)15°—30°少雨带:这一纬度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是全球降水量

表 3-14 世界与我国最大降水强度状况 - 图1

稀少带,尤以大陆西岸和内部更少,年降水量一般不足 500 毫米,不少地方

只有 100—300 毫米,是全球荒漠相对集中分布地带。

应该指出,本带并不到处少雨,因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某些地方降水很丰富,全球年降水量最高记录却出现在本带内。例如, 喜马拉雅山南坡印度境内的乞拉朋齐(25°N)年平均降水量高达 12665 毫

米,绝对最高年降水量竟达 26461 毫米(1860 年 8 月—1861 年 7 月)。太

平洋夏威夷群岛中的威阿里阿(22°N)年降水量 12090 毫米。我国大部分

属于这一纬度带,因受季风及台风影响,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在 1500 毫米左右。

表 3-14 世界与我国最大降水强度状况 - 图2

  1. 中纬多雨带:温带年降水量比副热带多,一般在 500—1000 毫米。多雨的原因,主要受天气系统影响,即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到季风影响,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较多的降水。本带也有局部地区降水特别丰富,例如智利西海岸(42°—54°S )年降水量 3000

—5000 毫米;亚得里亚海岸的彻尔克威次(42°32′N)年降水量 4620 毫米。

  1. 高纬少雨带:本带因纬度高,全年气温很低,蒸发微弱,故降水量偏少,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 300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