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界

地球的年龄约为 45×108 年。根据对化石生物的研究,在地球形成后的

十几亿年,最原始的生物——细菌已经出现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约 30 多亿年间,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生物在自然选择和本身的遗传与变异共同控制下,也在不断地发生分化与发展,旧种逐渐灭亡,新种相继产生,不同类群的动植物盛衰错综更替,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并由水生到主要为陆生的演化发展而形成为今日地球上繁荣的生物界。它们的形态各异,种类繁多。据统计,现今地球上已被人们发现、记载和定名的生物约有 20×105 种,其中动物约为 15

×105 种,植物计有 5×105 种。一般估计,这个数字离实际存在的生物种数还相差甚远。至于在地球发展的各个时期已经绝灭的生物种类比现存已知的多 200 倍,累计约有 3×108 种。

如此浩繁的生物种类,是地球上一项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人们为了识别它们,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利用和保护,就需要对它们加以分类。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比较了生物形态与解剖特征的异同、习性的差别和亲缘关系的远近并加以汇同辨异,分门别类,按生物演化的趋向把划分出的门类予以编制排列,建立起一个能够反映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有规律的分类系统,使各种生物均有所属,避免混乱。

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生物分类的体系,例如把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界的方法沿用已久,目前仍被广泛应用着。植物多是自养的、不运动的或是被动运动的;动物是以植物或猎物为食物的异养生物,能够运动。但是,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认为把生物划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部分的方法是值得改进的。近年来有人(例如 G.F. Leedale, 1974)提出了

从原核生物界分别进化为真核生物中能够合成有机物、行自养生活的植物界;分解有机物、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界和以摄食有机物为主、体内有消化管道的动物界的四界系统(图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