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一)成冰作用

成冰作用(或过程),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

雪是一种晶体,任何晶体都具有使其内部包含的自由能趋向最小,以保持晶体稳定的性质,这就是最小自由能原则。晶体的自由能包括内应力和表面能两部分。表面能的大小与晶体的表面积成正比。圆球体是比表面积最大的几何形体之一。在外界环境条件稳定时,雪晶力图向球形体转变。这一过程称为自动圆化或粒雪化。雪的圆化是通过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结果是消灭晶角、晶棱,填平凹处,增长平面,合并晶体,形态变圆,雪花变为雪粒。

粒雪化过程可以分为冷型和暖型两类。前者没有融化和再冻结现象,过程缓慢,雪粒直径通常不足 1 毫米;暖型粒雪化过程进行得较快,雪粒直径比较大。

粒雪中含有贯通孔隙,当其进一步变化,全部孔隙被封闭后就变成冰川冰。成冰作用也分冷型和暖型两类。在冷型变质过程中,粒雪只能依靠其巨大厚度造成的压力加密而形成重结晶冰。这种冰密度小,气泡多,气泡内的压力大。冷型成冰过程历时很长,在南极中央,成冰时间往往超过 1000 年,

而成冰的深度至少需要 200 米。暖型成冰作用是有融水参与的,并因融水数量多少不同而分别形成渗浸-重结晶冰、渗浸冰和渗浸-冻结冰。当粒雪很薄而夏季气温较高时,粒雪可以完全融化,而后在冰川冷贮作用下,在冰川表面重新冻结成冰。

由上述可知,重结晶、渗浸和冻结成冰,是成冰作用的三个基本类型; 渗浸-重结晶及渗浸-冻结作用则是两个过渡类型。

上述各种冰是成冰作用初期的原生沉积变质冰,它们仅仅分布于冰川的表层。冰川冰的绝大部分是沉积变质冰在运动中经受压力形成的动力变质冰。其中最常见的是冰川塑性流动状态下形成的次生重结晶冰。动力变质冰具有一般变质岩的许多特点,如片理、褶皱和冰晶的定向排列等。

(二)冰川类型

现代冰川规模相差很大,形态各具特征,生成时代前后不同,冰川性质和地质地貌作用等也都不一致。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标志划分冰川类型。通常按照冰川的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形条件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

  1. 山岳冰川 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山区,由于雪线较高,积累区不大,因而冰川形态受地形的严格限制。山岳冰川按形态又可以分为:
  1. 悬冰川:这是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冰川。悬冰川依附在山坡上,面积通常小于 1 平方公里,对气候变化的反映十分灵敏。

  2. 冰斗冰川:发育在冰斗中的冰川(图 5-15),面积大的可达 10

平方公里以上,小的不足 1 平方公里。冰斗冰川都有一个陡峭的后壁,那里经常发生雪崩或冰崩。谷地源头的冰斗规模一般比较大,周围还可以有第二级冰斗,这种冰川叫围谷冰川。

  1. 山谷冰川: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雪线下降,补给增加,冰斗冰川溢出冰斗进入山谷形成山谷冰川(图 5-16)。低于雪线流入山谷的冰流, 叫做冰舌。它和两侧谷坡的界限很分明,而雪线以上的粒雪盆与周围山坡的粒雪原常常连成一片。

山谷冰川有单式、复式、树枝状和网状几种,各有自己的形态特征,并分别代表山谷冰川演化的不同阶段。没有支流汇入的山谷冰川,称为单式山谷冰川;只有一两条支流汇入的山谷冰川,称为复式山谷冰川,两者又可合称阿尔卑斯型山谷冰川;有较多支流汇入,在平面上状如树枝的山谷冰川, 称为树枝状山谷冰川;而支流极多,主支冰川相互交织,形如蛛网者,则称网状山谷冰川。树枝状和网状山谷冰川在喜马拉雅山最发育,所以又叫做喜马拉雅型山谷冰川。此外,苏联中亚,不少山谷冰川没有明显的粒雪盆,依靠两侧山坡的冰崩雪崩补给,因而冰舌覆盖有很厚的表碛,几乎看不见冰川冰,这种冰川叫做土耳其斯坦型山谷冰川。

山谷冰川长度由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不等,厚度数百米。当许多冰流汇合时,彼此并列或互相叠置。所谓叠置系指支冰川覆在主冰川之上,似乎被其背负着前进。

  1. 大陆冰川 大陆冰川曾经占据很广阔的面积,但目前只发育在两极地

区。由于面积和厚度都很大,冰流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中央向四周流动。冰流之下常掩埋巨大的山脉和洼地。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川就是大陆冰川。

  1. 高原冰川 高原冰川也叫冰帽,是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过渡类型。冰川覆盖在起伏和缓的高地上,向周围伸出许多冰舌。冰岛的伐特纳冰帽面积达到 8410 平方公里。

  2. 山麓冰川 数条山谷冰川在山麓扩展汇合成为广阔的冰原,叫做山麓冰川。它是山岳冰川向大陆冰川转化的中间环节。阿拉斯加的马拉斯平冰川就是由 12 条山谷冰川组成,其山麓部分面积达 2682 平方公里。

除上述形态分类之外,还可以依据冰川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例如,根据冰川的动力活动性可以划分为积极冰川、消极冰川和死冰川;以冰川温度状况为依据可划分温冰川和冷冰川两类,等等。后一种分类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温冰川除表层在冬季可以暂时变冷外,整个冰川厚度大致接近于压力融点,冰内包含液态水,而且融水可以在全部厚度出现。这种融水湿润基床后,可促进冰川冰的滑动,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冰川运动速度较之冷冰川要大。冷冰川深部缺乏融水,冰川和它所覆盖的基岩冻结在一起, 这就直接影响了冰川经过冰床移动的方式,并削弱了它的侵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