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壤的剖面构造特征

土壤的剖面构造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从地面向下一直到母质层的垂直断面叫土壤剖面。它是由形态上和性质上各不相同的土层组合而成,并在土体中按一定的上下层次排列,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土壤中这些层次的数量、组合特点和显现程度等综合特征,称为剖面构造或土壤构造。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剖面构造特征。它们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发生移动和转化、淋溶与积聚等作用造成的结果。因此,土壤剖面又称为发生剖面,其中的层次称为发生层。

在自然土壤的剖面中,基本的层次有:

  1. 枯枝落叶层(覆盖层),以 A0 或 O 表示。它由地面上枯枝落叶堆积而成,其中可分未分解的(A0)和半分解的(A)两个亚层。

  2. 腐殖质-淋溶层(A 层)。这是剖面中成土作用最活跃的一层。由于生物地球化学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经腐烂、分解后再合成为腐殖质。它在表土中进行明显的积累,并与矿物质相结合,形成颜色较深、常有团粒状结构和富含养分的腐殖质层(A1)。与此同时,由于水分的下渗作用,亦使水溶性物质往下层转移,产生所谓淋溶过程。在淋溶作用特别强烈的土壤中,不仅易溶性物质从此层中淋失,而且难溶性物质如铁、铝及粘粒等也发生化学的和机械的迁移,结果在这层的下段只留下难移动的抗风化最强的矿物颗粒, 如石英砂等,因而成为颜色浅淡(常为灰白色)、颗粒较粗、养分贫乏的灰化亚层(A2 或 E)。这在灰化土中最典型。

  3. 淀积层(B 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主要特点是淀积着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使质地偏粘、土体较紧实,具块状或棱柱状等结构,常出现新生体,颜色与 A 层也有明显差别。

  4. 母质层(C 层)。位于淋溶、淀积层之下,由未受成土作用影响或影响甚微的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所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在母质层之下则为未风化的基岩(用 D 或 R 表示)。

在具体剖面中,除划分上述基本层次外,尚可再分出一些亚层(如 A3、B1、B2、B4 等),过渡层(如 AB、BC),以及一些特殊层次如潜育层(G)、钙积层(Cc)、石膏层(Cs)、铁盘层(CFe)等。

耕作土壤的剖面构造特点与自然土壤有些不同,其层次的分化和各层的性质主要受长期耕作活动的影响。通常可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半熟化层、心土层(生土层)、底土层。其主要特征见表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