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

业已习惯于每天学习的学生,不用家长督促也会坐下来学习,否则会感到忐忑不安。而学习尚未习惯化的学生,无论家长怎么督促叮咛,也难以坚持。习惯化了的行为,由于其反复性,效应极大。拿读书来说,“临时抱佛脚”地读书不会有多大效果,而每日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读下去,其学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是否形成学习习惯,日后的学力是大相径庭的。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学习习惯呢?

第一,没有刚强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是形成不了学习习惯的。 “愉快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但

学习活动不同于看漫画或电视连续剧,倘无主体的主动积极的尝试,是无从体会学习兴趣的。而且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样才能达于“愉快”的境界。不能等待兴趣的出现,重要的是尝试,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这样,就一定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必须清楚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会学习。有的学生把每日坚持学习视为“灰色的生活”,有的学生则感到每日的学习充实而愉快,因为每日都在朝着一个新的目标奋进。

第三,从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有效的。学习习惯应该趁早培养,家庭和学校都必须有严格要求。不过,对各学年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应当有所不同,要考虑其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在家里学习的习惯;小学中年级阶段,要增加家庭学习时间,尤其要强调按照自身的判断自主地进行学习;小学高年级以上, 要强调形成自学习惯,同时形成适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按照自身的节律

进行家庭学习,学习时间要延长,范围也要扩大。初高中学生则必须养成不懈地有计划地从事学习的习惯。

形成学习习惯,意味着形成自主地从事学习的态度,它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是成人的影响和指导,然后逐渐内化,成为学生能够自律发挥的功能。

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中,影响最大的是双亲。学生在形成对学习注意力、持续力、集中力等特征时,多以父亲的行为为榜样,通过观察学习,然后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