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认能力差异的错误

既然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学生的能力差异自然是存在的。不承认能力差异的观点是错误的。一般说来,年级越高,能力差异越大。前面说过,凝固不变地看待能力是错误的,而不承认能力差异也是错误的,即使在有限的情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也不能加以否定。这就是说,正确地抓住学生变化着的能力乃是教育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缩小能力差异乃至发展每一个人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谛。

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某生是初二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业成绩都极差。经过调查,发现他从小学三年级起就难于应付学业了, 尤其是语言能力十分低劣。但是翻阅他的成绩记录,从小学一年级直至六年级,从未明确注明他在语言能力方面有严重缺陷。询问当年的任课教师,没有一个谈及他的语言能力问题。他就在各门学科都极差的情况下升入初中。这是一个不承认学生有能力差异的典型事例,然而对这个学生来说是何等的不幸。如果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发现他的语言能力不良,并着力加以治疗的话, 也许不会导致以后的学业不良了。

不仅如此,在今日的学校里还存在着不能正视学生能力发展迟缓的倾向。他们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生怕一针见血地点破“迟滞”会刺伤学生的心;或者根本就未发现业已存在的发展迟缓。

当然,我们应当坚持“无论哪一个学生,只要条件充足都能同样地进行学习”这一教育信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忘记正确地把握学生能力发展的实态。因为只有通过对能力的迟滞的严格评定,才能知道如何去发展该种能力。

对学生能力的差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不可能找到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的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