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轨道的评价

教学计划不管如何周密,在教学过程中总得作些修正。教学未必会按照教师的设想进行,可能由此造成大量差生;也可能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学进度加快,结果多出了不少课时。在这种场合,要尽早地发现计划的破绽,调整原先的计划,作出合乎学生发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教学计划的这种破绽。观察学生的举手状况和学习态度,就可以推定学生理解的程度。优秀的教师善于利用这种线索修正教学的轨道。但是,这种轨道修正由于只是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有时教师会误解。许多教师往往会陶醉于几名优等生的发言和反应中,误以为其他所有学生也理解了。要尽量减少这种错误,就得依据客观的评价资料作出判断。

布卢姆的形成性评价就是根据上述要求提出来的。检查每个学习单位(单元)学生的掌握状况,正是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教学终结后作出评价,即使了解了学生的掌握状况,也已经没有修正教学轨道的充裕时间了,只有借助更为经常的检查才可能作出轨道的局部调整。如果不是时时刻刻作出细微的轨道修正,就不能取得教学成效。差生研究表明,倘能作出上述的轨道修正便不致于陷入重症的事例是不少的。

布卢姆的形成性评价理论强调,要抽出构成学习单位的要素,制成目标细目表。它是将一个学习单元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加以整理排列而成的。因此,根据这种目标细目表制定的形成性评价测验是为诊断各单元的掌握状况提供适当资料的。

不必完全遵从目标细目表的形式,只要分析一周左右的教学内容或相当于教科书一章的内容,不遗漏地抽出其基本要素,不仅对于评价而且对于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种要素抽出作业是非常实际的研究,是教师的重要课题。大多数教师利用一部分教学时间实施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状况,借此可以补充未掌握的项目,并修正下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在这一点上小测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小测验的编制应当有充分的计划性。如果随便选择一些易于测验的要素,小测验的项目就会过多,而重要的要素也许会缺漏。这样,小测验的资料便发挥不了修正轨道的作用。

形成性测验应当依据经过充分研究的目标细目表编制。其构成和实施时期要有高度的计划性。再者,旨在修正轨道的评价只要判明了要素的掌握与

未掌握状况就行了。因此,没有必要依据得分加以等级化,这一点不应忘记。从形成性评价测验的结果也可以判定哪些已经掌握,哪些尚未掌握,并在目标细目表或相当于目标细目表的要素表里填写检查符号。有了这种表,就可以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般教师注重学期末或学年末的终结性评价,大多数评价理论也涉及到这种评价。不过,从上述各点来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努力实践这种评价的教师,才有资格谈论差生问题,也才能同学生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