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差异的偏见

由于能力倾向是专门的学术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少,因此很易引起误解。能力倾向的语源是“apt”,有“恰当”、“贴切”和“有⋯⋯倾向” 涵义。由此可以说,在预测一个人趋向哪一种活动、作业、职业时,可用这个词。进一步可以说,能力是现实业已发挥的,而这个能力倾向则是潜在的, 系指易于从某一领域的教学、训练或经验中获得进步的潜能,亦即适于未来特定领域的潜在能力。

在一般之所以将能力、能力倾向并提,就是由于它表达了显在化能力与潜在性能力两个方面。而在实际上,只有借助显在化的能力才能推定潜在性的能力。因此,在假定潜在的能力并预测其发展时往往容易把能力视为固定不变的东西。然而具体地分析一下在个性的长期发展中学习活动与工作的实际,就可以发现,凝固不变地看待能力是错误的。小学入学时智慧能力较低的学生照样不难升入大学,一度学业不良的学生经过耐心辅导照样能考高分。所有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能力决非固定不变的。当我们抱着预测学生未

来而运用能力、能力倾向这些概念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审慎地作出判断。

在学科教学中也需作同样的考虑。正如对“能力倾向与情境交互作用” 的研究所表明的,教法之类的情境条件变了,即令拥有同样能力倾向的学生, 成绩差异也会很大。如果教育措施固定不变,确实能力差异也会固定不变。但教育措施只要有略微的变化,能力差异也会变化。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用问答法或讲述法上课的条件下,学业不良的学生使用了视听教材, 便感到不难理解了。由此可见,仅仅是教法变化也会使能力的表现发生变化。那么,凝固不变地看待能力本身自然是错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