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与自我指导学习

从终身学习的观点来看,在学校中培养自学和自我指导学习的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自学和自我指导学习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自学,是一种个体化、独立的学习形式;而自我指导学习,既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互教互学,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戴夫曾经给自我指导学习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个人通过不断地认识具体的学习需要,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资源和学习机会实现这些学习需要,以便单独地或集体地完成个人各方面发展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活动。”这样,自我指导学习者必须具备“会学习”、“互教互学”、“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4 种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者的动机、正确选择学习机会、方式和资源的能力,就成了自我指导学习的关键。

一般认为,自我指导学习者应有以下个性特征。

自我接受。这是指自我指导学习者在先前成功、丰富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的主动积极的观点。它不仅有“我能做”的含义,也不仅仅是一种自信,而是个体对自我发展的积极评价。

自我计划。自我指导学习者能够确定自身的需要,并依据这些需要制定适当的个人目标,设计完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方法,并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自我评价。自我指导学习者在自己搜集证据的基础上,能够对自身的学

习质量作出恰当的估价。

成就动机。自我指导学习者在没有外部奖惩的情境下,仍能坚持学习。他们可以在正规学习环境以外继续学习,不受竞争心理的影响。他们对新事物持积极态度,乐于从事各种新的活动。好奇,探究,喜欢钻研复杂问题, 往往是从事这些活动的动机。

自我控制。自我指导学习者愿意改变目标或学习的方式,并愿意利用探究、尝试错误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性。自我指导学习者会选择一些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可能被轻视、甚至被视为危险的学习方式。他们能够利用有价值的可行的学习方式,而不囿于实施学习的时间、场所的规范标准。

自我指导学习者上述特征的形成虽然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的先天的生理因素,但是学校应当设计、组织有助于这些个性特征发展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出善于自我指导学习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指导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下述几方面进行探索。在课程和教序程度方面,除了正课之外,设计特别的教学程序,借以培

养学生的自我指导学习的态势和能力。例如,作为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题,在一学期或一学年内完成;也可以作为正课学习的一部分, 每周有数节课从事理科或社会科方面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自我指导学习的

态势和能力。

训练“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研究课题的步骤与方法,有助于终身学习。例如,可从倡导下列一般研究步骤:预见——对课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尤其是方法与结果,有一种预见;操作——安排计划,着重从为了什么、抓住什么、如何做、在何处等四个要点加以琢磨;解说——使对方理解,同时加深自身的理解;解决——实现当初预定的目标;反思——就解决的过程与方法是否妥当作出反思,考虑更好的过程与方法。

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节课、每日课或每周课之后,以填写自我评价表和反思卡片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活动。倘若是每天或每周课业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包含下列项目(答是或否):今天(本周) 的课业已经尽心尽力了;在课堂上已经积极思考并很好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弄不懂的地方,课后作了思考,请教了老师和同学,大体弄懂了; 认真听取了同学的发言,并联系自己的观点,思考了异同之处;回家后,复习了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或打算阅读有关书本)。

编制自学用教材或学习指南,内容包括:学习的意义——学习各门学科有哪些意义;学习方式——课堂学习与家中自学的关系,如何进行预习和复习,各门学科的学习以何种观点、何种步骤学习为妥;参与教学的方法—— 应当抱着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参与学习,为什么;上课时的发言和活动应遵循哪些规则,为什么;关于学习动机、态度、习惯的自我诊断表,以及据以发现自身问题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