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精神与学习动机

同教育期待一样,自立精神也是重要的条件,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 就得从其幼小时期开始注意这一点。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早就开始接受自立性修养了。该研究借助主题统觉测验(TAT),将被试分成成就动机高和成就动机低两组,母亲的自立性家教程度借助问卷法调查, 内容涉及 20 个家教问题。结果表明,高成就动机组的母亲比低成就动机组的母亲,更早更多地向孩子提出了自立的要求。由此可见,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从幼小时代就开始的长期生活经验中逐步形成的。

有的父母为子女操办过度,诸如从学习进度直至测验均作了规定,这将使子女本人失却自己制定计划并付诸实践的余地,一切都是照父母的命令、指示行事,这是有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的。

没有自立精神的学生往往被评价为“听话的好孩子”,然而随着年级的递升,学习低下了。这是由于他缺少自立的生活体验,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 没有掌握主动计划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技能。我们要通过学生自己去计划、实施、反思这一连串的行为,培养起“我要干”的积极性。被剥夺了这种自立体验,一切唯父母是从的学生,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已丧失动机,乃是势所必然。

从幼小时期开始尽可能让其凭借自力解决问题。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就寝、自己起床,这些生活习惯的形成也是培养自立精神的要点。在游戏中也可促进自立行为,诸如自订计划、自己整理的习惯等等。进入小学后更应当重视自学的习惯。

有的学生从表面上看,活泼好动,容易被视为学习积极性高。但他们多付诸身体活动本身,缺乏潜心思考和思维的内化过程,他们的身体活动层级的积极性与内化了的动机之间是有差距的。作为学习的动机,后者更应受到重视。要使学生具备内化了的学习动机,就得有遵照目标控制自身行为的严格的态度,亦即借助自我控制使学习动机得以内化与持续。然而,在当今的学校和家庭中,培养自制力的教育极罕见,一个学生在生活上缺乏自制力, 自然也会影响到学习活动。由于自我控制不起作用,只能形成他律性的学习态度。一味靠成人的表扬、高分的激励去参加学习活动的学生,在现今的学校里并非罕见。

持续性的学习动机是受高度的自制力支持的。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自我评价学习成果,从而一步步地形成自立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