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降水”教案设计

一、首先让学生读“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和自学课文,弄清饱和空气、过饱和空气和水汽凝结三个概念的同时,也归纳了水汽凝结的三个条件,即水汽增加、上升冷却、凝结核,这三个条件是降水的必要条件。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将水汽增加与凝结核归纳为物质条件,上升冷却归纳为运动条件,从物质和运动两个方面分析降水的成因,这是本节知识的主题。

二、向学生提出“云是水汽的凝结物”,“但有云未必就降水”的问题, 也就是说“云”是降水的必要物质,但还不是降水的充分条件,这个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

为了使学生对降水的形成有更具体深入认识和理解,请学生分析:“人工降水所用的化学药剂起什么作用?”如盐粉和碘化银晶粒都具有很强的吸温性,作为凝结核播撒在云层中,使更多的水汽凝结,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三、要让学生从物质和运动两方面来分析四种类型的成因。

四种降水类型对比表

降水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

对流雨

①湿热空气②热力对流上升

地形雨

①暖湿空气②沿迎风坡爬升

锋面雨

①暖湿空气②沿锋面上升

台风雨

①暖湿空气②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完成上表后,又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二个字(湿、升)来概括成因。再请学生比较“升”的不同。对流雨的“升”是“热力对流上升”(热力原因), 地形雨和锋面雨的“升”是“动力抬升”的结果。而台风雨的“升”则既有“势力对流”——低纬度洋面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又有“动力抬升”——低纬空气向中心流动,辐合抬升。这样对成因的分析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活跃了思维,强化了主题。

在分析“地形雨示意图”时,对山地迎风坡地形雨和背风坡雨影区的成因作对比分析,雨影区少雨也有物质和运动两方面成因,即(l)水汽少;(2)气体下沉增温。这是对本节主题的反证深化,为下面分析“少雨带”的成因提供了知识迁移的基础。

通过综合有关课文、插图,让学生从物质和运动两方面分析四个降水带多雨或少雨的成因。四个降水带对比表

降水带

分布(气压带、风带中位置)

成因

赤道多

雨带

赤道低压带

①水汽多②上升气流

副热带少雨带

副高、信风带

①水汽少②下沉气流(大陆东部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富)

温带多

雨带

西风、副极地低压带

①西风带内多锋面、气旋②大陆东

岸受夏季风影响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压、极地东风带

①水汽少②下沉气流

例如,可以从“湿”、“升”来分析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岸和温带多雨带为什么多雨。“副热带少雨带”大陆东岸夏季风的性质是暖湿空气,遇到地形或冷空气抬升或热力对流上升,形成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而“温带多雨带”处于中纬度地区,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和来自低纬度的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气旋(常相伴而生,叫锋面气旋)。

故多锋面雨和气旋雨。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学生思维力度得到增强,效果也比较理想。

(张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