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授“黄赤交角”的影响,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l)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待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便可作归纳总结: 由于地面是个球面,到达地球上的大阳光就只有一点是直射,其它地方都是斜射。在直射点处的太阳光线与该地地平面是垂直的。也可以理解为日心与地心的连线相交于地球表面上的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1. 假如黄道面与赤道面重合,即黄赤交角为 0°,地轴与黄道面的关系怎样?太阳直射点位于何处?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在这种情况下,地轴是垂直于黄道面的, 太阳直射点则始终保持在赤道上。

  1. 实际上黄赤平面并不重合,而是存在 23°26′的交角,地轴相对黄道面也是倾斜的,那么,太阳直射点还能始终保持在赤道上吗?

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既然太阳直射点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赤道上,那么其变化情况又如何呢? 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思考问题。

(赤道面总与黄道面保持 23°26′的夹角,地轴总与黄道面保持 66°34

′的倾角),当地球公转到 A 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 23°26′的纬线上, 公转到 B 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说明从 A 处到 B 处运行的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南纬 23°26′向北移动到赤道的过程;公转到 C 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 23°26′的纬线上,说明从 B 处向 C 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赤道向北移至北纬 23°26′的过程;公转到 D 处时,太阳直

射点位于赤道上,说明从 C 处向 D 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北纬23°26′向南移至赤道的过程;公转到 A 处时,太阳直射点又回到南纬 23°

26′的纬线上,说明从 D 处向 A 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处于从赤道向南移至南纬 23°26′的过程。这样,太阳直射点就完成了在南北纬 23°26

′之间往返一周的变化,其周期称为一个回归年,我们把南北纬 23°26′的纬线分别称为南北回归线。

地球位于 A、B、C、D 四处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周期来回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半年向北移动,半年向南移动;半年在北半球,半年在南半球。最后,教师还应再提如下问题:为什么太阳直射点到北回归线后就要往

南返回,到南回归线后就要往北返回,而不能继续往北移动和往南移动?待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就可启发学生从黄赤交角去找答案,于是学生便会悟出:假如直射点到北纬 23°26′后还要继续北移,那就说明黄赤交角大于23°26′。而黄赤交角却只是 23°26′,因此,北纬 23°26′就是直射的最北纬度线,直射到该纬度线后就要往南返回。同理,直射点到了南纬 23° 26′后不能继续往南移动而要往北返回。

至此,教师便可作简要归纳: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即黄赤交角,该角目前是 23°26′;黄赤交角的影响在于使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龚声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