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范围平均寿命的地域差异

让我们先审视世界各大洲的平均寿命情况(表 7-1),1977 年全世界人口出生时的期望寿命为 61 岁。而各大洲或各大地区间寿命的不平衡是很明显

的。欧洲、美洲、大洋洲及前苏联都超过了 61 岁的世界平均值。亚洲略低于平均值,而非洲则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然,这种不平衡性与各洲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最密切的相关性。经济发展首先决定着各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这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表 7-1 各大洲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大区的平均寿命

世界及各洲

平均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各大区

平均寿命

全世界

61

欧洲(前苏联除外)

72

欧洲区

70

前苏联

70

西太平洋区

64

大洋洲

69

东太平洋区

52

美洲

68

美洲区

68

亚洲(前苏联除外)

58

东南亚区

51

非洲

49

非洲区

48

据研究,人类的总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与平均寿命之间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如果进一步分析各大洲内部各国间的差异,则偏离世界平均值( 61 岁)

的程度更形显著。以欧洲为例,最长寿的几个国家是冰岛、挪威、瑞典、荷兰和瑞士。按 1977 年的资料,冰岛是最长寿国,男子达 73.5 岁,女子达 79.8

岁。挪威的男子 72.3 岁,女子达到 78.9 岁。瑞典男子 72.8 岁,女子 79.2岁。1980~1985 年冰岛预期寿命为 77.6 岁。到 2020~2025 年为 78.2 岁。以美洲为例,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平均寿

命也是美洲最高的。但是中美和南美有些国家(如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海地等)的平均寿命极低,甚至低于亚洲和非洲的平均水平。

以大洋洲来说,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平均寿命最长。

亚洲内部寿命水平的地理差异也极为悬殊。例如,近年来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长寿国之一。1977 年日本男子的平均寿命为 72.9 岁,女子 78.2 岁。可是东南亚、南亚及西南亚广大地区的平均寿命均甚低。以越南为例,1970~ 1975 年男子仅 43.2 岁,女子 46.0 岁。我国和朝鲜处于中等水平上。

目前非洲各国的寿命水平多半在 40~50 岁上下。有些甚至低达 30 几岁, 简直使人回想起欧洲中世纪时候的状况了。

总之,从全世界以及各国之间的寿命水平来看,社会经济的地理因素是占着主导地位的(表 7-2)。自然地理的因素(如气候)还处于从属的地位。

表 7-2 部分国家平均预期寿命比较

国家名称

平均预期寿命(岁)( 1980 ~ 1984 )

中 国

67.9

66.4

69.4

日 本

76.3

73.8

79.0

泰 国

62.2

59.5

65.1

印 度

51.5

52.0

51.0

美 国

73.2

69.3

77.4

英 国

73.0

70.1

76.1

德 国

72.6

69.4

75.9

法 国

74.2

7O.6

78.1

前 苏 联

70.0

65.5

74.8

波 兰

71.6

68.1

75.4

罗马尼亚

71.3

69.0

73.7

南斯拉夫

70.5

68.0

73.2

巴 西

63.5

61.6

65.4

澳大利亚

73.6

70.5

76.9

埃 及

57.1

55.9

58.4

赞 比 亚

50.8

49.1

52.5

从表 7-2 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法国、美、英德等) 的平均预期寿命远较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埃及等)的平均预期寿命长得多。中国的自然地理因素(如气候)在解放前后的变化并不大,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平均预期寿命在解放后不断上升。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寿命的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