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环境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掌握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地区分布规律,对探讨肿瘤的病因,正确组织抗癌和评价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都有很大的作用。我国在 70 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有关癌症的地理学问题研究。80 年代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癌症图集,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癌症的地理分布模式,为癌症的病因探讨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胃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癌症在我国具有突出的地方性高发的特点,因而更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兴趣和重视。以胃癌为例,我国的胃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均居首位,全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者达 16 万人。高死亡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和沿海各省,并有聚集性发病现象。通过调查认为,食物中的亚硝胺类、霉菌污染、盐渍食物、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致癌物、胃的癌前疾病及吸烟、家族史等都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各胃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更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山东省通过对比调查认为,新鲜的辣椒、大蒜、黄绿叶蔬菜、食醋、豆类食品和维生素 C 等则是减少胃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而食管癌具有最明显的地方性高发特点,如晋豫冀接界的太行山南段地区和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最为典型,有的县食管癌的死亡率高达 140/10 万。河南省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率呈同心圆分布,由中心向四周递减。此外,江苏的扬中县、浙江的仙台县、福建的惠安县、广东的南澳县以及新疆北部等也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在发病与环境关系上主要提出了环境低钼与亚硝胺偏高,以及饮水中低硅、高钴镍等观点。浙江省仙居县的研究表明,高发区粮食、血、人发的硒含量均较正常区低,如玉米为 0.019ppm,大米0.014ppm,血 0.030ppm,发 0.022ppm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