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与白血病

白血病是威胁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常见的癌瘤之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82)统计,世界 105 个国家和地区白血病男性平均发病率为 7.40/10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2.93

%,居男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九位。我国白血病粗死亡率为 2.53/10 万(男性 2.80/10 万,女性 2.25/10 万),中国调整死亡率为 2.52/10 万(男性2.78/10 万,女性 2.23/10 万),世界调整死亡率为 2.59/10 万(男性 2.87/10 万,女性 2.30/10 万)。全国白血病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中居第七位(男性居第六位,女性居第八位)。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白血病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

  1. 白血病的地理分布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世界 105 个国家和地区白血病的最高年发病率(男性)是加拿大的萨克其(20.9/10 万),其次是瑞士的罗纳弟尔

(15.5/10 万),最低的是塞内加尔的达喀尔(0.7/10 万)。我国白血病调整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 15 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为最高

(3.98/10 万),其次为江苏(3.75/10 万)、福建(3.42/10 万)、上海(3.37/10 万)、安徽(3.08/10 万)北京(3.06/10 万)、河北(3.02/10 万)、天津

(2.79/10 万)等,即在华东、华北一带省市的死亡率较高。最低死亡率的是甘肃(0.84/10 万),浙江为甘肃的 4.7 倍(表 4-17)。

根据我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有特殊高发地区,但发现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上海市区 1975 年的各种类型白血病的世界标化率,男性为4.4/10 万,女性为 3.9/10 万,到 1978~1982 年时,发现男性已达 5.9/10 万,女性为 4.7/10 万。广州市区 1964 年白血病标化死亡率,男性为 1.89/10 万,女性为 2.88/10 万,到 1984 年时,男性上升为 4.39/10 万,女性为2.57/10 万。这可能与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群接触电离辐射及化学物质的机会增多等有关。

  1. 白血病的人群分布

根据我国白血病性别年龄组死亡率曲线研究,在 1~4 岁组有一个小高峰,10~14 岁组死亡率最低,15 岁后慢慢上升。白血病死亡主要集中于 35 岁以前的青少年,占白血病总死亡的 67.01%,54 岁以前占白血病总死亡的87.41%。白血病死亡率在各年龄组段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构成百分比,0~

14 岁占 52.9%,为第一位,在以后各年龄组段中所占构成百分比明显减少。湖南省白血病的发病年龄,29 岁以下者占总数的 66.03%;武汉地区该年龄组的发病者,占白血病总数的 67.18%。可见白血病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疾病之一。

据武汉地区成人 765 例白血病职业分类统计,农民占 39.2%,工人 21.2

%,干部 17.l%,学生 12.4%,士兵 2.5%,其他占 7.6%。性比例为 1.25: 1,男性稍多于女性。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白血病调整死亡率以朝鲜族为最高(2.94/10 万),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16 倍。苗族与藏族最低,同为 0.09/10 万。白血病死亡率的城市和农村差别显著,城市调整死亡率为 3.11/10 万,农村为 2.66/10 万。

  1. 白血病的流行因素及其防治
  1. 电离辐射因素

研究证明电离辐射是导致白血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是由于医疗上放

射性核素的应用、

表 4-17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白血病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百分比及分类位次

省 市自治区

男女合计

调 整

死亡率

占恶性

肿瘤%

截 缩

死亡率

占 分

类位次

调 整

死亡率

占恶性

肿瘤%

截 缩

死亡率

占 分

类位次

全 国

2.52

3.77

2.87

7

2.78

3.48

3.14

6

浙 江

3.98

4.71

4.86

7

4.43

4.20

5.44

6

江 苏

3.75

3.69

5.01

7

4.10

3.20

5.51

6

福 建

3.42

3.78

3.73

7

3.71

3.42

3.67

7

上 海

3.37

3.41

4.74

6

3.69

2.77

5.29

6

安 徽

3.08

3.41

3.47

7

3.48

3.96

3.90

6

北 京

3.06

4.84

3.88

7

3.33

4.54

4.06

6

河 北

3.02

4.13

3.43

7

3.25

3.68

3.57

6

吉 林

2.96

4.19

2.91

7

3.12

3.75

2.88

6

辽 宁

2.88

4.32

3.32

7

3.18

4.02

3.53

6

湖 南

2.85

5.82

3.06

8

3.11

6.16

3.44

7

天 津

2.79

4.36

3.15

6

3.01

4.20

3.49

6

江 西

2.67

5.09

2.58

6

3.03

5.13

2.94

7

山 西

2.65

3.08

2.83

6

2.71

2.88

2.78

6

河 南

2.59

3.26

3.09

6

2.89

2.99

3.33

6

内蒙古

2.53

3.91

2.99

6

2.65

3.88

2.93

6

宁 夏

2.47

2.77

2.21

6

2.72

2.54

2.54

6

广 东

2.33

4.95

2.51

8

2.66

4.31

2.84

7

湖 北

2.32

3.68

2.52

7

2.62

3.65

2.73

6

陕 西

2.20

2.96

2.51

7

2.32

2.77

2.55

6

黑龙江

2.15

3.93

2.20

7

2.39

3.66

2.17

6

山 东

2.05

3.48

2.22

7

2.33

2.70

2.62

6

新 疆

1.90

3.18

2.15

7

2.03

3.19

2.35

6

四 川

1.90

3.50

1.76

7

2.17

3.43

2.05

7

青 海

1.29

1.72

1.54

7

1.72

1.88

1.96

6

贵 州

1.27

4.25

1.21

8

1.39

4.24

1.33

7

云 南

1.26

4.25

1.37

7

1.39

4.29

1.52

6

广 西

1.03

2.54

1.07

7

1.17

2.15

1.17

7

西 藏

0.87

1.55

0.74

7

1.07

1.71

1.25

6

甘 肃

0.84

1.37

0.91

8

0.98

1.41

1.11

6

职业性接触和事故性接触(如核电站泄漏事故等)有可能引起白血病。由于长期使用大剂量放射性治疗,每次接受量为 30~50 拉德,其白血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高 1 倍;发病的潜伏期为 5~7 年,并发现其发病率高低与 X 线照射剂量成正比。1945 年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经调查发现距离(即照射量)与白血病发病率之间有密切关系。距原子弹爆炸中心 1 公里内者,发病率增加 l00 倍,离中心 1~1.5 公里者,发病率增加 25 倍,离中心 1.5~ 2 公里者,增加 2.6 倍。

  1. 化学物质与药物因素

化学物质中苯及其衍生物的毒性作用,可造成骨髓抑制而发生白血病。工种以喷漆、橡胶、石油、制鞋及与三硝基甲苯接触的工人为多。已有证据表明,接受化学治疗(特别是烷化剂)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急性白血病发病率增加。又有报告认为,使用氯霉素、保太松、抗癌药物、有机农药和砷制剂等,可诱发白血病。为此,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少接触苯及其衍生

物,合理使用药物是防治白血病产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