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壤污染与健康
土壤污染主要指土壤中收容的有机废弃物过多,影响或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表 3-3 同种作物种植于不同地区,其食用部的营养成分不同
食物项目 |
别名 |
地区 |
食部 |
部分及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
热量 |
粗纤维 |
灰分 |
钙 |
磷 |
---|---|---|---|---|---|---|---|---|---|---|---|---|---|
(%) |
重量 |
(克) |
(克) | (克) |
(克) |
(千卡) |
(克) |
(克) |
(毫克)(毫克 | ||||
稻米(粳) |
标三粳 |
北京 |
100 |
食部一百克 |
13.0 |
7.3 | 1.4 |
77.2 |
351 |
0.3 |
0.8 |
16 |
183 |
(标三) |
市品一市斤 |
14.1 |
36.5 | 7.0 | 386.0 |
1755 |
1.5 |
4.0 |
80 |
915 |
|||
稻米(粳) |
江苏 |
100 |
食部一百克 |
6.8 | 1.4 |
76.5 |
346 |
0.4 |
0.8 |
19 |
161 |
||
(标三) |
市品一市斤 |
34.0 | 7.0 | 382.5 |
1730 |
2.0 |
4.0 |
95 |
805 |
||||
稻米(粳) |
湖南 |
100 |
食部一百克 |
12.4 |
7.9 | 0.4 |
78.6 |
350 |
0.1 |
0.6 |
14 |
272 |
|
市品一市斤 |
16.0 |
39.5 | 2.0 | 393.0 |
1750 |
0.5 |
3.0 |
70 |
136 |
||||
稻米(粳) |
福建 |
100 |
食部一百克 |
7.1 | 0.5 |
75.1 |
333 |
0.4 |
0.9 |
18 |
132 |
||
市品一市斤 |
35.5 | 2.5 | 375.5 |
1665 |
2.0 |
4.5 |
90 |
660 |
|||||
玉米(白, |
白玉米 |
北京 |
25 |
食部一百克 |
73.7 |
2.1 |
1.3 |
21.7 |
107 |
0.6 |
0.6 |
1 |
187 |
鲜) |
福建 |
25 |
市品一市斤 |
42.0 |
2.6 | 1.6 |
27.1 |
134 |
0.8 |
0.8 |
1 |
234 |
|
玉米(白, |
四川 |
66 |
食部一百克 |
49.9 |
3.6 | 2.5 |
49.1 |
233 |
1.5 |
1.3 |
14 |
140 |
|
鲜) |
市品一市斤 |
4.5 | 3.1 |
61.4 |
291 |
1.9 |
1.6 |
18 |
175 |
||||
玉米(白, |
食部一百克 |
4.5 | 1.7 |
42.0 |
201 |
1.0 |
0.9 |
9 |
100 |
||||
鲜) |
市品一市斤 |
14.9 | 5.6 |
138.6 |
663 |
3.3 |
3.0 |
30 |
330 |
||||
玉米(白) |
北京 |
100 |
食部一百克 |
12.0 |
8.5 | 4.3 |
72.2 |
362 |
1.3 |
1.7 |
22 |
210 |
|
市品一市斤 |
42.5 | 21.5 |
361.0 |
1810 |
6.5 |
8.5 |
110 |
105 |
|||||
玉米(白) |
新疆 |
100 |
食部一百克 |
12.0 |
7.6 | 4.5 |
73.6 |
365 |
1.0 |
1.3 |
28 |
237 |
|
市品一市斤 |
38.5 | 22.5 |
368.0 |
1825 |
5.0 |
6.5 |
140 |
118 |
|||||
玉米(白) |
东北 |
100 |
食部一百克 |
11.3 |
8.7 | 4.2 |
72.9 |
364 |
1.6 |
1.3 |
10 |
259 |
|
市品一市斤 |
43.5 | 21.0 |
364.5 |
1820 |
8.0 |
6.5 |
50 |
125 |
- 土壤污染的来源
土壤污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病原体,包括肠道致病菌、肠道寄生虫(蠕虫卵)、破伤风杆菌、霉菌和病毒等。它们主要来自做肥料的人畜粪便和垃圾。或直接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都会使土壤受到病原体的污染。这些病原体能在土壤中生存较长时间,如痢疾杆菌能在土壤中生存 22~142 天,结核杆菌能生存一年左右,蛔虫卵能生存 315~420 天,沙门氏菌能生存 35~70 天。第二类是有毒化学物质,如镉、铅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农药等。它们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业上大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第三类是放射性物质,它们主要来自核爆炸的大气散落物,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产生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它们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能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潜在的威胁。由核裂变产生的两个重要的长半衰期放射性元素是 90 锶(半衰期为 28 年)和 137 铯(半衰期为 30 年)。空气中的放射性 90 锶可被雨水带入土壤中。因此,土壤中含 90 锶的浓度常与当地降雨量成正比。
- 土壤污染的途径
当土壤被病原体,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后,便能传播疾病, 引起中毒和诱发癌症。
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因土壤污染而传播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病和钩虫病等。人与土壤直接接触,或生吃被污染的蔬菜、瓜果,就容易感染这些寄生虫病。土壤对传播这些寄生虫病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在这些蠕虫的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必须在土壤中度过。例如,蛔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发育成熟,钩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孵出钩蚴才有感染性等。
结核病人的痰液含有大量结核杆菌,如果随地吐痰,就会污染土壤,水分蒸发后,结核杆菌在干燥而细小的土壤颗粒上还能生存很长时间,这些带菌的土壤颗粒随风进入空气,人通过呼吸,就会感染结核病。
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或与动物有关的疾病,也可通过土壤传染给人。例如,患钩端螺旋体病的牛、羊、猪、马等,可通过粪尿中的病原体污染土壤,这些钩端螺旋体在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中能存活几个星期,并可通过粘膜、伤口或被浸软的皮肤侵入人体,使人致病。炭疽杆菌芽孢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被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肉毒杆菌等病原体,也能形成芽孢,长期在土壤中生存。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来自感染的动物粪便,特别是马粪。人们受外伤后,伤口被泥土污染,特别是深的穿刺伤口, 很容易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疽病。此外,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是蚊蝇孳生和鼠类繁殖的场所,而蚊、蝇和鼠类又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因此,被有机废物污染的土壤,在流行病学上被视为是特别危险的物质。
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对人体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在生产过磷酸钙工厂的周围,土壤中砷和氟的含量显著增高。铅、锌冶炼厂周围的土壤,不仅受到铅、锌、镉的严重污染,而且还受到含硫物质所形成的硫酸的严重污染。任意堆放的含毒废渣以及被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会污染水源。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
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α、β、γ射线, 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对机体既可造成外照射损伤,又可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损伤,使受害者头昏、疲乏无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发生癌变等。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通过对癌物质的研究,还发现许多工业城市及其近郊的土壤中含有苯并(a)芘等致癌物质。
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影响居民健康。
为了防治土壤污染,主要应采用下列措施:①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②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③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④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有关部门制定有
《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表 3-4)。
表 3-4 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试行)(TJ24—79)单位:mg/L
编号 |
项目 |
标准 |
编号 |
项目 |
标准 |
|
---|---|---|---|---|---|---|
1 |
水温 |
不超过 35 ℃ |
11 |
铜及其化合物(按Cu 计) |
< 1.0mg/L | |
2 |
pH 值 |
5.5 ~ 8.5 |
12 |
锌及其化合物(按Zn 计) |
<3mg/L |
|
3 |
全盐量 |
非盐碱土农田不 |
13 |
硒及其化合物(按Se 计) |
<0.01mg/L | |
超过 1500mg/L |
||||||
4 |
氯化物(按Cl 计) |
非盐碱土农田不 超过 300mg/L |
14 |
氟化物(按F 计) |
<3mg/L |
|
5 |
硫化物(按S 计) |
<1.0mg/L |
15 |
氰化物(按游离氰根计) |
<0.5mg/L | |
6 |
汞及其化合物(按Hg 计 |
<0.001mg/L |
16 |
石油类 |
<10mg/L |
|
7 |
镉及其化合物(按Cd 计 |
<0.005mg/L |
17 |
挥发性酚 |
<1mg/L |
|
8 |
砷及其化合物(按As 计 |
<0.05mg/L |
18 |
苯 |
<2.5mg/L | |
9 |
6 六价铬化合物(按 Cr 计 |
0.1mg/L |
19 |
三氯乙醛 |
0.5mg/L |
|
10 |
铅及其化合物(按Pb 计 |
<0.1mg/L |
20 |
丙烯醛 |
<0.5m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