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氟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

世界斑釉齿患区和龋齿高发区分布在富氟和贫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化学地理区,如图 5-2 所示,龋齿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的东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的湿润地区,例如英格兰的加的夫、爱丁堡、牛津、伦敦等城市, 饮水含氟量从痕迹到 0.1~0.5mg/L,龋齿检出率高达 98%,前苏联科拉半岛西部希比斯克矿区,尽管基岩含氟量较高,但由于淋溶作用强烈,地表含氟量极低(0.1mg/L 以下),那里的儿童受龋齿的侵害,无一幸免。

我国的氟中毒分布很广(图 5-3),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氟中毒流行。全国共查出近 1000 个县中 71000 多个自然村

屯有氟中毒发病,受威胁的人口达 727 万多,氟斑牙患者达 2100 多万人,氟

骨症患者 100 多万人。病区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到新疆,东到黑龙江省西部。我国南方的病区多呈点状分布,大部分是高氟温泉和富氟岩矿影响所致。根据各地的环境特点和氟的来源,我国氟中毒病区可分为六种类型:①浅层高氟地下水型。北方干旱半干早地区的病区属之;

②深层高氟地下水型。渤海沿岸的病区属之;③高氟温泉型。分布于各地高氟温泉出露区;④高氟岩矿型。主要指萤石矿地区的病区;⑤生活燃煤污染型。陕南、滇东北、湘南、贵州等地病区属之;⑥高氟茶水型。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坝和甘孜州。

按成因分类,流行斑釉齿的富氟化学地理区有如下几种。

①火山地区。将世界火山分布图和世界氟的化学地理区分布图相对照, 便可看到火山和斑釉齿患区简直形影相随。世界著名活火山几乎皆为斑釉齿流行区。活火山附近的地区,斑釉齿流行时期的波浪性恰与火山活动息息相关。例如冰岛的斑釉齿及氟骨病在火山喷发期激增,而在火山静止期则逐渐地减少。

②富氟岩石和氟矿床的地区。在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一带埋藏着巨大磷酸盐矿床;美国的爱达荷、怀俄明、田纳西等州和加拿大的西南部为海相磷酸盐(其成分接近氟磷灰石)矿床地带,这是世界斑釉齿流行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其次,格陵兰南部,前苏联乌拉尔山脉南段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派亚克斯山,均有冰晶石矿床,也是斑釉齿流行区。格陵兰的依佛克脱冰晶石矿区,慢性氟中毒成为矿工的职业病之一。

③干旱半干旱地带的富氟盐湖和富氟盐渍土地区。由于气候干燥,蒸发浓缩作用强烈,地表水含氟量往往急剧上升,以致达到中毒的含量。如印度西北部塔尔沙漠北邻旁遮普邦的个别地方,饮水含氟量高达 16.2mg/L。又如

美国干旱区的西南部,地表水含氟量达 2~5mg/L,斑釉齿比比皆是,故有“得克萨斯牙齿”之称。此外,苏联中亚某些地区也常有“富氟区”。我国甘肃雅布赖,陕西定边、罗泊滩,山西稷山县和河北阳原等斑釉齿患区部分布在富氟的盐湖和盐渍土地区,地表水含氟量为 1.5~16mg/L。

④某些温泉常常含氟量较高,如北京小汤山、陕西临潼骊山等温泉,含氟量达 1.7~6.5mg/L。

⑤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地区。譬如电解铝、硫酸、黑色冶金、玻璃、磷肥和水泥等工业废气、废渣、废水,常常富含氟化物。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工厂排放的三废,污染了附近的河流、土壤、大气,使农作物、牧草、家畜和居民备受慢性氟中毒的危害。譬如,英国有些靠近工业区的牧场,受富氟废气危害成灾,大牲畜除患牙病以外,在 6—7 月间,牛常常发生成批的拉稀、掉膘、跛行、四肢瘫痪,最后因衰竭而倒毙。

寒温带泰加林-灰化土地带,淋溶作用强烈,许多地区的河水含氟量极低,平均为 0.25mg/L。龋齿患病率达 70%以上。前苏联所谓低洼沼泽林景观, 其水土的钙、钴、铜、碘、氟等多种营养元素极度贫乏,河水含氟量仅为0.13mg/L,几乎无人不患龋齿。由于缺乏上述元素,还引起其他各种地方病致使居民的体质十分衰弱,未老先衰,屡见不鲜。

其次,在高纬度地区的偏僻农村,居民往往有饮用冰雪融化水的习惯, 这也是龋齿高发的原因之一。例如前苏联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有一个天然水库,水的含氟量相当高,但结冰以后,冰的含氟量则降低到原水含氟量的1/15~1/20。但在该水库边上的居民,在冬半年饮用冰块融化水,因此,不但不出现斑釉齿,反而广泛流行龋齿。我国东北、内蒙等地,有的农村也有饮用冰雪融水习惯,龋齿高发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