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活动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活动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各个阶段,自己采取各种有效活动手段,使学生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中间,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1. 教师通过创设知识情景,启动学生思维,艺术地将学生引入新的知识领域,并产生一种箭在弦,引而待发的效果。常用的办法有“温故知新表演法”、“悬念法”等。如在讲二十单元七十八课时,一进教室,我手拿一个飞盘,故意让学生看见,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教室,此刻学生们都感到好奇。我立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发问: “ Excuse me , What ’ Sthisin English?”学生们不知怎么回答,我趁机回答 It’s a frisby”这样不用解释,学生们轻松地学会了“frisby”一词。接着把飞盘扔给了班上一个比较顽皮的学生并说:Catch,please!”他接住后又扔给了另一个学生同时随动作也说出“cathe!”这样飞盘在班上转来转去,全班同学都跃跃欲试,诱发了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2. 学生的知识多数是在课堂上学到的,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 45 分钟, 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语言情景,尽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这一阶段,要

在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教材内容按其需要重新组合以展开活动。如第一册二十二单元的现在进行时态,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全班同学参与的游戏活动:“What are they doing?”首先找 10 位同学在教室的前半部表演动作(都是老师课前精心安排的典型动作,涉及到人称、数、现在分词的运用)。其余同学分成 AB 两组。A 组朝前,B 组朝后,这就构成了 A 、B 两组的信息差。B 组人看不到表演,只有通过提问,然后再听 A 组的回答方能了解事态的发展,好奇心促使他们集中精力。A 组有汇报的任务,自然也不能大意。双方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实际内容上,而非单纯套用句型, 起到模拟交际的作用,活动前,可先让学生集体复习,演练一下现在进行时。

B:What are they doing now?

A:They are counting the new books. B:What’s Lihua doing?

A: She is writing. B:Is Lilei running?

A:No, he’s making a plane⋯⋯etc.游戏开始, B 组记下“演员” 的名字并掉转过身去,准备提问。哪个同学准备提问或回答都要先举手。整个活动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监控下有计划进行。另外我还要求 A、B 组都对问答作记录,A 组可以只记问话,B 组可以只作答语。最后比赛谁接受的信息量大。这样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兴趣盎然。

  1. 新授课文以整体教学为主,尽量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这就需要能用实物的用实物,能表演的就表演;要么就用简笔画表现,边口述边板书重点词。也就是说听、说、读、写、演、唱、画、玩随时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为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常常变换方式,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操着不同的腔调,有时稍加装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第二册第八十六课《What a good kindgirl 》一文时,我一个人扮演四个角色,忽而老态龙钟的 oldwoman,忽而又踹又跳的 little girl,忽而严肃认真的 policeman,最后是一位生病住院的 old man,我表演完,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立刻投入准备。有的按原文表演,有的进行了改编,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且扮演得声情并茂、惟妙惟肖。一篇看来很长的课文,在轻松快乐中被学生们“消化”了。

  2. 重视抓好课外活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单靠每周几节课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抓好课外活动。所谓课外活动并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而且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我的具体作法是选拔上游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听说表演训练,其内容按大纲《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列专题进行。这样有两个好处:首先是这部分学生可先行一步, 在班中起到以点带面之作用;其次,他们是教师手中的一支“模特队”,随时需要,随时表演。

经过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近两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材的变更与推广使用是一种改革潮流,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教材是蓝本,找们必须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教材是个工具,需要教师创造性的使用。只要我们把握住教材,提高认识,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就可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及自学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