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问多解与多问一解变通运用

“一问多解”乃是想出多种解决办法,以解决一个问题。“多问一解” 即用一种办法解决多数问题。关于前者(一门多解)大家没有意见,认为很好;然而对于后者(多问一解),心理学界已由怀疑而否定其应用价值。

  1. 一问多解

这用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助益;但在实际应用上,可有可无。一个问题解决后,再用其它方法解决,藉以对照,有无错误,当可偶尔为之, 但不必习以为常,可节省时间与精力。

  1. 多问一解

自从本世纪中叶时期,卢钦土的注水问题提出实验后,其结果引起了心理学界严重的消极反应。

卢钦士的实验,乃是一系列类似的问题,给大学生作练习。他发现学生用一个公式解决多数问题后,成了习惯,便昧于应用新的简便的公式。当他提醒警告后,学生们才恍然大悟,采取捷径、节省时间与精力。

这里,我们所当注意的,乃是卢钦士的实验材料为一系列的类似问题。用一个公式解决,成了习惯行为,而不必用思考。因此,丧失了锻炼思维的作用。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如若应用一个公式(原则或方法),以解决多种遥远而无联系的问题,或为人所未注意的重要问题,则这种解决的方式,是很高明的,不独没有消极的影响,而且具有创造性的风格,值得特别鼓励。

“一解多问”还有一种连带的关系,可作旁证。即“一物多用”的概念, 这乃是学习扩充物件的作用。一物多用自从董克尔提出后,各国心理学家广泛推行,认为可以增加物件的用途,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尤多纳入创造性思维测验中,列为重要的项目之一。“一物多用”既然为大家所重视,而一个公式、原则或方法,亦可扩充其用途,如能广泛地用以解决多数问题,当然是极明智的处理。

所以,教师指导学生,不论是一问多解或是多问一解,都有应用的价值, 当视问题的性质与学习的情境而定;唯须注意防止心向的形成与机械的僵化,能够适当地灵活地运用公式、原则或方法,以解决问题,则为上策。

总之,学生课外的活动很多,除娱乐性与健身性的活动外,教师当注重指导理智性的发展。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阅读的范围广,获得的知识多; 并供给机会观察自然、探索环境、寻求新的发现、或者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切磋琢磨,大家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