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考问题的设计

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好是从小学时期开端。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克纳齐菲尔德等(Crutchfield et al 1971)合著有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本》,内容为一系列的侦探故事,适用于小学中年级与高年级。小学生们可藉此学习运用思考,探察事实的真相,分析情境,拟定假设,搜集证据, 并提出有关的问题,大家讨论,希望尽快地破案,解决问题。下面是一个例子:

圣诞节前夕,一群男女学生在学校的娱乐室聚会,这室内已装磺好了。前面有一小株松树,点缀着各色的小灯,便是圣诞树。每人带来的小礼物, 都放在圣诞树下,以备散会前互相交换。礼物包括有小手巾、小字典、科学故事书,还有一颗闪耀着光芒的珍珠等。

大家玩着、笑着、唱着、跳着,不知不觉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散会前,大家环立在圣诞树下,抽签后分发礼物。结果出乎意外,礼物中光芒夺目的美丽珍珠不见了!所以现在的问题,便是找到是谁偷了这颗珍珠?

这个侦探案件的破获,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以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读完这一故事后,很感兴趣。大家即刻就忙着想发表意见。可是教师要他们先思考问题的各方面,然后才下判断,于是提出关于侦察的要点, 以为小学生采取行动的根据。

  1. 侦探这案件的原则
  1. 在这故事中提出所有相关的人与物;

  2. 对于这些人与物,一个一个地考察,是否与这遗失的事件有关;

  3. 在侦察时,不要匆忙地作结论,认为某人某物是主要证据,就算了事。这是很不够的,还应当有确实的旁证;

  4. 如若不求证据的正确与齐全,而对于错误观念相信太深时,则可能蒙蔽思考的正确性,与应用新解决办法的可能性。

  1. 分析案件发生的情境

教师引导小学生分析这圣诞节晚会的情境,要小学生们提出与案件有关的因素:

  1. 娱乐室的门是关着的,在晚会时间内未曾打开;

  2. 参加晚会的学生们,无人走出门外;

  3. 窗户是开着的,从窗户向外观察,只见白雪满铺大地,并无行人脚迹;

  4. 室内的物件,均未变动;

  5. 唯见窗旁有一支羽毛,这羽毛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6. 不过,来宾中,有一女生名叫朱迪娅(gudia)站出来说话,羽毛大概是鸽子落下的,因她带来了一只鸽子,以便送信回家,告诉妈妈她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以免盼望。

  7. 现在朱迪娅的鸽子已传信回家了。

  8. 鸽子是从窗户向外飞回去的。 3.根据上述有关的信息,大家乃进行讨论:

  1. 在讨论中,有人提出要对每个参加晚会的人搜查,因为门未打开, 珍珠一定还在室内。

  2. 有的学生反对,这太不礼貌,应当只搜查座位靠近珍珠的人。

  3. 另有学生说,可能不是参加晚会的人偷了。如若是这里的人偷了,

他就会逃走了,不会还安然地坐在这里。

  1. 这时,另一小学生高声地说,案子的破获,我想,最好是要鸽子的主人,朱迪娅回家去检查,是不是当鸽子传信时将珍珠一同含在口中带回去了。所以,明了鸽子的去向,便可推知珍珠的下落。

大家听了这个建议,乃恍然大悟,都赞成这样的设想。在一阵掌声中, 宣告问题圆满解决的可能性。

关于这类故事的学习,在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上,颇有助益。小学生们藉此学习了拟定假设、分析情境、考虑问题的各方面,搜集证据予以证验,这样学习,为将来科学研究的发展,确可培植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