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但决定于阅读的内容,而且决定于阅读的方法,许多

学生因为缺乏指导而贪多图快,以致读书不求甚解,或由于不能掌握工具和不良的阅读习惯,以致费力多而收获少。一般来说,教师对于年级较低或缺乏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其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年级较高、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注意引导其对读物内容深入的钻研探索。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当经常不断地阅读和研究青少年学生读物,然后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培养其阅读兴趣。

有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嗜好不正当的读物,这都需要教师通过说明劝导,扭转其不良读书嗜好。课堂教学亦可随时进行指导。课外,教师利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或通过偶发事件向学生叙述读物内容, 介绍书籍作者,或讨论读物的历史价值、教育意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要求。

第二,教师应指导学生端正阅读态度,选择读书方法。读书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学习而非消遣。应当通过阅读掌握科学知识,获得思想认识, 不能一味追求兴趣,不感兴趣就不读,或中途换书;也不应当只顾故事情节而不探求其内在含义,变成浏览掌故而忘却主题思想。学生阅读时必须细心钻研,揣摩其教育价值和精神实质,分析和掌握其主要意义。指导学生对于有价值的书籍必须反复阅读,而不能粗枝大叶地浏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粗读和精读,并掌握粗读与精读的方法。

粗读也叫浏览,就是粗略地读,快速地读。粗读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通过粗读对所读书籍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进一步的精读做好侦查、勘探和选择工作;一是通过测览,较快地获取信息。为第一个目的进行的浏览可以略“粗”些,一般可以先看简短的内容介绍,再看目录,这样对整本书的内容就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接着可以任挑其中的某一章节浏览一下, 起抽样阅读的作用,借以进一步了解该书的深度是否合适,内容是否丰富, 描述和论述的方法如何等,从而决定该书是否值得进一步精读。为第二个目的进行的浏览则应把全书浏览一遍或把某些认为需要了解的章节读一遍。但因多数书其内容总是前后联系较密切,前后章节不能割开,所以浏览全书有利于对全书内容的系统理解,较准确地获取该书提供的信息。这里,阅读的速度是至关重要的,阅读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阅读的字、词、句的数量。初次阅读的人总是以一个字、一个词为阅读单位,这种阅读速度显然是比较慢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过渡到以一个短句甚至较长的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速度就要快得多。至于一目一行甚至一目十行的能力,那是一种高级或超高级的阅读方式,需要长期或特殊的培养。

精读就是对自己已经选择好了的书仔细地读,反复地读。精读的目的是要对所读的书深入透彻地理解,较好地学习掌握其内容和方法,进而对它进行分析、评论和研究。那么,在精读过程中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呢?一是要思考“是什么”和“为什么”,深究书中的内容和道理,以达到较彻底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二是要思考“是怎样想的”和“为什么这样想”,以求从书中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的思维方法,并从中得到裨益;三是要思考“是这样吗”,对书中一些不确定或不正确的见解提出质疑或异议,并带着问题继续深入阅读其他书籍或请教他人,以达到探求真理和获取新知识的目的。第三,指导编写读书笔记是帮助学生理解读物内容的手段。读书笔记一

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将书中的重要结论或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或将自己认为有疑问、有异议的内容摘录下来;二是在读完一章节或

全本书之后,对该章节或全书作一概要性的系统归纳,或者写出读书体会。例如某校规定语文课外阅读笔记包括:①写出故事梗概,②注释词句,③抄写精彩段落,④分析人物,⑤分析主题思想,⑥分析文章特点或列出思想大纲,⑦分析写作方法,指明写作特点或提出修辞语法特点,⑧写出心得感想。这虽是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的要求项目,其他各科阅读笔记也可以此为参考。

当然,教师不能要求过急过高,最初应当给学生讲述方法,列举典型, 传阅学生的优良笔记作为示范,这样就能逐步提高要求。对于年级较低、缺乏文字表达能力的儿童,教师利用口头问答方式,或利用故事复述方式,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教师在学生阅读书籍以后,进行对话,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被忽略或误解的地方,或予以解答,或引其深入精读,都足以引起其注意和思考,养成认真负责的读书态度。结合谈话,再检查读书笔记,就更能全面地掌握其理解情况,并进行全面指导。

第四,教师指导一般课外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但指导文艺作品的阅读,则应于默读之外,兼顾培养朗读能力,使学生借助声调的变化以领略作品的思想感情,欣赏其内容之美和形式之美。由教师帮助阅读过渡到学生独立阅读,正是阅读指导应采取的步骤和应达到的目的。

第五,学生在阅读书刊以后应进行集体讨论,解释疑难问题,报告心得感想,或对书刊内容加以评论,或适当地开展辩论,都能在集体智慧的运用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把分析探索引向深入。这比个人的单独努力效果优良。为求增进集体讨论的效果,教师最好布置讨论提纲,帮助学生探索问题要点,深入理解读物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年级较高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之下,自行撰拟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讨论,常能体会深刻,理解清晰, 增进阅读效果。

第六,指导学生从小开始阅读,并培养阅读技能。儿童开始阅读越早, 阅读跟他们整个精神生活的有机联系越密切。他们阅读时发生的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就越有助于智力发展。7 岁以前就会阅读的儿童形成了一种宝贵的技能:他们对词和句子的视知觉和思维理解胜过他们的大声发音,他们在阅读中能同时思考,理解,揣测。学生的智力发展依赖于他们熟练的阅读技能,只有善于阅读,掌握了阅读技能,书籍才能在儿童精神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才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善于在阅读中思考的学生比起那些没有掌握这种技能的学生,干任何事情都更快,更顺手。教师应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使他们“善于读书”。